《小马王》一部有故事的电影
创始人
2025-07-19 16:04:42
0次
《小马王》一部有故事的电影
小马王是怎样成为一个有威信的“管理者”
什么是威信?
所谓威信,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影响与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它是一种“无形的召唤,无声的命令”。
那么威信如何建立呢?
事实上,威信是一种正确教育的结果,后来也成为教育的手段,威信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威信要怎么建立?如果一个人想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必须明确:威信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别人捧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浇铸起来的,也就是说威信是从生活中积累过来的。
小马王是一部主要讲述自由的电影,但是小马王在剧中是群马之王,也就是说小马王是带领那群马的领头。而群马之所以如此忠于小马王,不仅仅因为小马王是领头马的孩子,更是因为小马王是一头勇敢,有责任感,善良,正直的马,在影片中,当有一头狮子要扑上那两头幼马的时候,小马王不惧危险,直接勇敢的和那匹凶猛的狮子作战,保护了自己的伙伴。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马王的勇敢,以及他的实力可以和狮子有一拼。
小马王正如一个桀骜不驯充满野性的少年,从什么都不懂,独自经历,遭遇苦难却从未被驯服,这是他的信仰,也可以从中体会他的责任感是多么的强烈。与小雨的相遇让它邂逅爱情学会爱与责任,最后成为成熟干练的优秀领导者。这不仅是马的蜕变,更是一种代表性的的成长,在一点点的经历中磨练的沉稳成熟,不忘自己对自由的向往,更不忘自己肩上所背负的“家庭”责任感,因此它宁死不屈。
奴役与服从是不能得到认可的,当小马王被带到白人的营地,他看到了哪些被驯服的马,如果它允许人类骑他,这就是服从了,服从人类,既可能去做战马,也可能被栓到铁链上去做苦工。
如果你要求学生做某事情,而不告诉他这样做的原因,只告诉他必须这样做,这就是服从,更严重的,如果他不按照你说的做。你就会骂他,说他!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而你的威信也不是这样树立的,威信必须建立在爱和耐心的基础上。
就像小雨,她与印第安人小川是朋友,小雨住在小川的营地。看起来像白人的马匹一样被驯服和奴役,但小雨是可以离开的,但它并没有离开,因为它对小川有感情,而小川对它并不是奴役以及服从。他会把小雨当做朋友与它一起玩耍,尊重它的选择。这使小雨依赖并信任小川。这也是威信树立的一个好途径。
小马王一开始不是小川的朋友,他们一起逃走以后,就成了朋友。小马王也开始认同小川,连桀骜不驯的小马王都承认了小川,那么你认为朋友这条途径是否有效呢?
在影片的最后,小马王奋力一跃,居然跳过悬崖,是什么让小马王不畏死亡,坚定了跳跃悬崖的决心?是小马王的信念以及他对团队的思念。这是需要拿出敢于放弃生命的勇气。
最后那个少校之所以没有让手下开枪。是因为他敬佩小马王的勇气,他敬佩小马王队团队的执着。他也是一名领导者,他懂小马王的执着,从内心由衷的向小马王小马王致敬。
责任,威信既要承担威信所带来的好处,也要承担威信的代价。这就是责任。
小川被眼镜蛇上校瞄准时,可以自己逃走的,但是,小马王救了小川,这就是责任。而小川去救小马王,这是小川的责任。
责任是什么?责任是选择后,就不能逃避代价!
对爱情,小马王一旦选择小雨,就要保护小雨,守护小雨。保护和守护小雨就是它的责任,一旦成为了朋友,就要做一个朋友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朋友的责任!
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树立威信。不敢承担责任的,最适合被驯养。被驯养的小马王,只会得到平淡的一生,而敢于担当责任的小马王,才会有领导者的人生。
威信需要以爱作为物理基础,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威信中对教育者的敬爱之情是“用爱交换得来的”,教育者有了对学生的爱,才会有其他的教育品质。教育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关心和爱护地教化是很重要的。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坚持以身作则和制度的执行,不管是教育一个班集体还是一个个体,都要从遵循制度开始,同时以身作则,最后养成好的习惯,用习惯来约束人、教育人。但是要知道,制度必须是人性化的,是为受教育者考虑的,是没有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一旦制度建立,班对管理者就要以身作则,同时毫无条件地长期执行,最后形成一种像文化一样的根深蒂固的存在。我们说过威信是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浇铸起来的,因此我们的制度不能朝行夕改,不然最后制度形同虚设,教育者的威信也会随风而散。
情绪与表达要考虑环境。要明白,交往、教育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情绪与表达的好坏。大多数人都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无论是好的或者坏的。我们教育者常常面临着情绪的爆发点,也常常表现为瞋目裂眦、火冒三丈地批评甚至辱骂。然而最后呢?这不过是发泄当下的不满,是教育者仅仅为了获得的一种一时的情绪快感,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控制和管理我们的情绪与表达方式,要根据环境而适当做出反应。正如一句话所说“轻话说重语,说到对方心里去”。
让消极情绪消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情绪本身是有教育的功能的。所以关键在于情绪的控制度,另外教育的方式也特别重要,它的语言表达不是歇斯底里的,可能是春风化雨的,可能是轻声细语的,也可能是和蔼可亲的,但它可能达到一个人的心里,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用语言化的教化。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到父母教育孩子的语言方式、情绪表达时说:如果在教育孩子时不是经常地神经紧张,而是在健康、平静、正常、理智和愉快的生活中教育孩子,那么儿童的教育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我们何尝不采用这种方式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