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2025年8月1日起,美国将对所有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这项关税政策将与现有的行业性关税相独立。当日,他还表示,美国将对来自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的所有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南非的关税则提高至30%,而对老挝和缅甸的商品,关税将达到40%。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的进一步收紧,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一贯强调的贸易平衡问题上。
特朗普曾多次明确表示,解决美日之间的贸易赤字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方面,已成为他的核心诉求之一。他对日本的态度相当强硬,并公开表示,有些国家乐意与美国达成协议,而有些国家则是“有些被宠坏了”。在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公布的关税清单中,已对日本实施了10%的基础税率,加上额外的14%附加税,总税率达到24%。然而,从2025年8月起,美国将把这一税率提高至25%,其中增加的15%附加税,是特朗普对日本施加压力的象征,意在用此来警告日本政府:不合作就会受到惩罚。
特朗普虽然强硬宣布关税政策,同时却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所谓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这一“加税与延期并行”的做法,体现了美国政府在谈判中的策略性。过去三个月里,美国与多个贸易伙伴的谈判进展缓慢,迄今为止,只有英国和越南达成了初步协议,而与欧盟、日本、韩国等经济体的谈判则几乎没有实质性突破。就在特朗普宣布关税之前,韩国总统李在明曾坦言:“与美国的谈判显得异常艰难,双方似乎都不太清楚究竟想要什么。”这种不确定性如今转化为具体的数字,悬而未决的关税政策将直接影响14个国家的贸易前景。
这14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除了日本和韩国外,还包括了6个东南亚国家,其中不仅有经济体量较大的印度尼西亚,也有对美出口规模较小的老挝和缅甸。事实上,在特朗普政府4月2日公布的税率清单中,东南亚国家便成为了主要目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指出,美国依然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市场优势,对东南亚国家施加压力,试图迫使这些国家在贸易政策上做出妥协。尽管东南亚各国依赖美国市场,但他们也逐渐意识到,依赖美国的贸易机会正在逐步减少,尤其是在美国采取更为保护主义的立场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新征收关税的国家名单中,并没有包括中国。这是因为中美之间的关税谈判仍在进行中,且根据双方的初步共识,关于关税的“休战期”将在8月结束,因此中美贸易谈判仍然是特朗普政府未来的一个重要任务。实际上,特朗普此刻并不急于解决与中国的关税问题,首先需要处理完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预计未来中美的关税谈判,将围绕军用稀土等敏感领域展开,这也意味着双方即将迎来更加复杂且直接的对抗。
除了宣布对这14个国家征收新关税外,特朗普在6日还对金砖国家表达了强硬立场。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任何与金砖国家反美政策保持一致的国家,都将被额外征收10%的关税,这项政策不接受任何例外。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7日的记者会上回应称,金砖机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合作平台,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并不参与阵营对抗。毛宁进一步强调,贸易战和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注定走不通。
特朗普试图通过对其他国家征收高额关税来应对中国,但这一做法反而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毕竟,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中小国家而言几乎是无法抗衡的。然而,若这些国家能够与中国深化贸易合作,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就能够有效缓解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可能通过反制关税来减轻损失。因此,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不仅未能解决美国的贸易问题,反而可能加速美国霸权的崩溃,为中国主导的新国际秩序提供了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