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奕 上海报道
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即《天才法案》,标志着美国稳定币监管立法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法案的通过将构建美国首个联邦级加密监管框架,提升加密货币行业的合法性,为行业发展提供更明确的规则和方向。”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天才法案》为稳定币制定监管框架,规定了发行、监管等要求,进一步为稳定币发展建立起可行的发展路径,同时为解决美国国内的债务问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对于美国债务问题、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等方面均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稳定币进入“主流战场”
当地时间7月1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先后投票通过了《天才法案》《清晰法案》和《反CBDC监控州法案》,后两者目前已移交给参议院,进入下一步立法流程。至此,美国加密货币立法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法律框架。当日,还有市场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准备签署行政命令,允许退休金投资加密货币、黄金及私募股权等另类资产。不过截至目前,该消息尚未获得官方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三项法案的投票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在众议院首次投票时,有多位共和党成员临时反水,以至特朗普亲自下场施压。而第二次投票则经历了近十个小时的拉锯战,最终通过了该法案。
《天才法案》确立了支付稳定币发行与监管的法律框架,涵盖储备资产类别、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等关键条款。法案明确,稳定币发行人允许持有的储备资产包括法定货币、受保存款、短期国债、回购协议、政府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央行准备金,旨在保障稳定币与其锚定资产的稳定兑付。
“美国稳定币法案提升了稳定币发行商的合规成本,也相应限制了‘算法稳定币’的存在。”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法案后续的落地将使得稳定币市场的集中度得到显著提升,市场份额将朝向合规机构倾斜;除此之外,美国也期望借助稳定币与美债之间的绑定,推动美债需求的上升。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法案要求稳定币储备投资美债,这在客观上会强化市场对美元资产的流动性需求,甚至可能重塑国际资本流动格局。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600亿美元,其中,Tether旗下的USDT市值超过1600亿美元,位居第一;Circle的USDC市值超过640亿美元,排名第二。
Circle的USDC或将成为本次法案通过的最大赢家,其80%的储备为美国国债,并建立了银行关系,已经满足大部分合规要求。法案通过后,Circle首席执行官Jeremy Allaire表示,Circle将因为一贯的合规历史而从《天才法案》中获得更多回报。
但Tether的USDT则面临生存挑战,该代币目前在萨尔瓦多发行,尽管其控制着60%以上的稳定币市场,但缺乏在美国市场的合规监管。法案通过后,TetherCEO Paolo Ardoino表示,该公司将确保旗下USDT符合《天才法案》对稳定币发行商的规定,从而能在美国市场交易。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商需遵守严格的反洗钱法律及复杂的准备金审计,但Tether的准备金此前从未接受过全面审计。
国泰君安国际在此前发布的数字资产研究报告指出,经过多年发展,非美元稳定币已经具备扩展基础,而今年以来的“去美元化”趋势也为非美稳定币提供了新的契机。从现有稳定币市场的监管框架以及发展现状看,未来稳定币市场很有可能呈现“双轨并行”的发展特征。
一方面,以美国本土合规稳定币为主导,服务于受强监管的传统金融和机构市场,强调安全、透明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USDT可能继续在特定区域和加密原生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依托不同主权货币的合规离岸稳定币将加速发展,服务于特定的地缘经济圈和多元化需求。从市场构成看,对USDT而言,美国稳定币合规化浪潮既是市场份额的挑战,也可能成为其深耕特定“离岸”生态的契机。
传统银行跑步入场
加密法案的推动,让美国银行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期,美国头部银行相继宣布稳定币布局。
对此,刘斌认为,稳定币的高效支付功能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信贷服务能力,可能导致大量存款流出传统银行体系,削弱其吸储和信贷能力。随着负债流出,非银行机构在资产“完善担保”的情况下可提供信贷服务,减少对银行作为资本配置者的依赖。区块链技术还将重塑支付生态系统,冲击传统“支付模式”,降低传统支付服务商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对于Visa和万事达这两家全球支付巨头会带来较大冲击,同时对于SWIFT也会形成一定压力,未来跨境支付通过稳定币会进一步绕过SWIFT网络。
“我们已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美国银行CEO Brian Moynihan表示,该行目前正在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将在适当时机推出稳定币产品,并可能与其他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花旗银行CEO Jane Fraser也明确表示,该行正在积极推进稳定币相关计划,并将其视为未来国际支付的重要基石。花旗银行此前预测,2030年稳定币的总流通供应量可能增长至1.6万亿美元至3.7万亿美元,预计稳定币供应仍将以美元计价为主,而非美国家则会推动本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
摩根大通则更快一步,在6月18日便宣布将试点启动一种名为JPMD的存款代币,部署在Coinbase支持的Base区块链上。初期,该代币仅供摩根大通的机构客户使用,后续将在美国监管批准后逐步向更广泛用户群体及更多币种扩展。据悉,JPMD1:1对应摩根大通的美元存款,支持24小时实时转账,并享有存款保险与利息等传统金融保障。
“银行发行稳定币是对金融科技冲击的积极应对,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刘斌认为,但是总体上看,稳定币形成的生态会对传统金融体系形成冲击,加密货币金融体系与传统金融体系之间要寻找新的平衡。银行通过发行稳定币,掌握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环节,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合规渠道与客户信任优势,参与到稳定币市场中,避免失去对支付系统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同时也能在新的支付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
刘斌指出,稳定币可能引发类似“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发行方缺乏传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约束,一旦遭遇挤兑将更为脆弱。此外,稳定币挤兑可能直接冲击美国国债利率,引发金融稳定风险。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吴文学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多家银行计划发行稳定币,是一种反击策略,旨在利用现有牌照快速合规,将存量客户转化为稳定币用户,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造成资产负债表冲突,储备资产若计入存款准备金,将削弱放贷能力,若银行系稳定币爆雷,则可能引发挤兑传染至传统业务。
上一篇:泓德基金旗下泓德泓利货币A二季度末规模0.01亿元,环比减少13.9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