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卫战:地雷、勇士与惨烈反击
1944年桂林之战中,桂军在防线前设下大量地雷,成为保卫桂林的关键因素。老兵回忆,地雷炸死了不少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131师392团驻守在甲山以北,他们将地雷布置在阵地前,构成一个广泛的雷区。当日军步兵在炮兵掩护下发动攻击时,地雷连续爆炸,造成日军士兵四散奔逃,现场一片混乱,伤亡惨重。与此同时,桂军阵地上的士兵借此机会反击,炮弹击中日军的后续部队,进一步加剧了日军的损失,最终迫使他们撤退。

战斗后,日军遗留了大量尸体。第二天,日军将300头耕牛赶到阵地,用火点燃牛尾巴,吓得牛四处乱跑,引爆了地雷。虽然日军这样巧妙地尝试引爆更多地雷,但并未成功突破桂军的防线。
随着战斗的推进,日军的炮火压制了桂军阵地。桂军战士在炮火覆盖下藏进山洞,待炮火停止后,便立即冲出与日军展开近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虽然防线宽广,桂军兵力不足,但许多坚守家园的民团战士和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共同保卫桂林。

老兵桂调元回忆道,在战斗中,桂林的山顶炮兵一旦发现移动的灯光就会开火。为了避免成为敌机轰炸的目标,桂林城防司令部发布了禁止灯火的命令。然而,夜晚出现的灯光往往就是日军的汽车,桂军立即发动攻击。

日军飞机不断轰炸桂军阵地,但陈纳德的飞虎队也在空中支援,轰炸日军。由于阵地交错,判断敌我阵地十分困难。为了避免误伤,桂军在每个阵地山顶上插上特定旗帜,这样飞虎队就能准确避开友军阵地进行轰炸。然而,日军炮火也瞄准了这些旗帜,数次攻击山顶,试图误导飞虎队。但桂军阵地始终能及时重新升起新的旗帜,顽强抵抗。
尽管飞虎队的飞机数量相对较少,且任务繁重,桂军仍在持续防守。面对日军大炮的压制,桂军在火炮数量上严重处于劣势。桂军仅有22门火炮,而日军则有数千门。尽管如此,桂军依然通过坚强的意志,多次成功突袭日军炮兵阵地,造成日军不少损失。一次,桂军一小队夜袭摧毁了两门大炮,虽然随后大量日军增援赶到,导致这支队伍全体壮烈牺牲。

从11月3日起,170师防守的斗鸡山遭遇日军大规模进攻,南门的战斗也爆发。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由新兵组成的170师展现了极高的战斗力。他们背负手榴弹,勇敢地冲向日军战车,每个小组始终坚持到最后一人。白天丧失的阵地,在夜晚被民团战士收复。许多民团战士手持大刀,悄悄攀登悬崖,悄然夺回失地,出其不意地击退日军。
在漓江东岸,131师的391团仍在坚守阵地。连长黄忠毅带领3连顽强抗击日军进攻。连续四天,他们击退了多次日军进攻,直到全连仅剩下十几名带伤士兵。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们躲进山洞继续抵抗,近距离击毙多名敌人。日军不断向山洞发起攻击,最后用平射炮和火焰喷射器猛烈轰击。黄忠毅抱住一名日军士兵跳出山洞,英勇牺牲。桂军士兵的英勇与牺牲精神,远胜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最终,131师391团1营3连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名炊事员生还,并将消息带回团部。11月4日,日军对漓江东岸的391团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最终突破防线。幸存的伤兵被迫撤退到七星岩,团长覃泽文见状,清点后发现仅剩1000名伤兵。在面临四面包围时,覃泽文冷静地说:“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继续拼死杀敌!”伤兵们纷纷站起,高呼:“与小鬼子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