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140年,经过多年的筹谋准备,抗金名将岳飞终于完成了北伐的最后准备,其统领的“岳家军”以长江边的鄂州为基地,已壮大到10万人马,并在抗击金兵铁骑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勋,让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慨叹。这支武装起源于北宋时期的东京留守司部队,“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金兵暂时北归,时任东京留守的老将宗泽积极联系河北的义军武装,并收编了大量溃兵,使得麾下迅速扩充,号称百万。

北宋灭亡时,岳飞仅剩2千基本部队
公元1128年,宗泽去世后,继任的杜充昏庸无能,“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根本无力统御麾下岳飞等熊罴之将,上任几天就人心离散,近半将士逃亡。后来金兵灭宋,杜充率部一路南逃,麾下仅剩10万残兵,干脆屈膝投降,致使这支昔日威震中原的部队土崩瓦解,只有时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的岳飞在大军溃散之余保存下2000人的基本部队,移屯宜兴,走上了独自成军的道路。
后来随着伪齐政权建立,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朝廷凭借长江天险终于赢得了喘息之机。岳飞也奉宋高宗赵构之命移防江阴,但麾下仅有1万人马,而且衣食无着。但此后几年,他率部驰骋在湖湘等地,靠着平定不服朝廷的盗贼土寇迅速壮大。当时受战乱影响,加之金兵一度渡江南侵,甚至攻占建康等大城,导致江南膏腴之地也遍地流民溃兵,不少人为了生存往往啸聚湖泽,占山为王。

北宋灭亡
收编土匪水贼扩军10万
对于这些令人头痛的“山大王”,大敌当前的南宋朝廷往往息事宁人,不分良莠招抚收编,以致当时出现了“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之类的顺口溜。岳飞在奉命剿灭这些人的时候,往往有策略的区别对待,除元凶以外一律不问,并按照“老弱放归,精壮入军”的原则全部编入麾下。
公元1132年2月,岳飞剿灭并收编盗匪曹成部后,兵力暴涨1倍,达到24000人,已与其他几位名震一时的大将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的兵力并驾齐驱。3年以后,岳飞又奉命进剿盘踞在洞庭湖的“湖贼”杨幺,仅半个月就收编精壮超过5万人。免遭土匪乱兵荼毒的百姓们对岳飞感恩戴德,纷纷送子弟投军,使得岳飞麾下迅速增至10万人。

严格军纪,令出必行,打造铁军
但此时的“岳家军”,核心仍是岳飞从东京留守司带出的2000精锐,其余都是乌合之众,不少还是目无法纪、纪律散漫的亡命之徒,随时可能反复,再度落草为寇。为此,岳飞制定了异常严格的军纪,特别要求“不扰百姓”,部下“取民麻一束者,皆斩”。经年累月之下,岳家军军纪之严整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有士兵在湖口县买柴,百姓主动少收二文钱,士兵坚拒说:“你想用这二文钱买我的脑袋吗?”有骑兵奉命带奏折前往都城临安,过江时恰逢风浪,负责管理渡口的人为了安全,不准任何船只下水,结果这位骑兵表示:“宁可淹死,也不能违背军令”,遂自驾一叶扁舟涉险渡江,在场众人无不惊讶万分。

赏罚分明,同甘共苦,获众军拥戴
在严刑峻法约束的同时,岳飞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偶然获得酒肉也全部平均分配,若是酒少不能分给全军,就掺上水让每人都能喝上一口;行军露宿野外,岳飞自己也绝不住进营帐。朝廷每次犒赏,岳飞全数分发将士,自己一文不取。
有一次,其部将奉命分发犒赏,不料这名部将竟从中渔利,岳飞发现后,立即将其杖杀。对于立功的将士,岳飞也向来不吝赏赐,亲兵郭进在莫邪关立下头功,岳飞立即赏赐金腰带和银器,并将他从普通小兵提拔为从八品武官。正是靠着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岳家军在作战中,无论多么强悍的当然,无人敢临阵脱逃,反而人人争先,悍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