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情绪管控与表达”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创始人
2025-07-14 10:42:04
0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子曰“不迁怒,不贰过。”《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材料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感”,而尼采认为:“压抑情绪等于往灵魂里倾倒毒药。”现代心理学则提出“情绪颗粒度”理论(指个体区分和识别自身具体情绪的能力),强调精准识别情绪的价值。

有人认为情绪控制是文明的基石,有人担忧过度理性将导致人性异化。请结合材料与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对二者关系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详解】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情绪”这一主题展开,并展现了不同视角下对于“情绪”的多重理解。“情绪”是核心概念,指的是人类内心的感受和心理状态,包括喜怒哀乐等。对此,材料一主要聚焦于东方传统视角,着重展现了孔子“不迁怒”的克制智慧与《中庸》“致中和”的平衡观。前者“不迁怒,不贰过”指的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对己克制自省、对人宽容体谅的处事态度。“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这种“致中和”的平衡观充分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中和之美,要求人们在表现自己的情志时,感情抒发要合乎节度,达到一种中和的境界。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材料一的这两种观点,体现的都是对于情绪的控制,不偏激、合节度,非善于情绪控制不能做到。材料二则围绕斯多葛学派理性控制与尼采反压抑的冲突这一对核心矛盾,体现了西方先贤对于情绪的哲理思考。很明显,前者赞同情绪控制,并认为这是人具备理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后者则更倾向于情绪的舒张,反对压抑情绪。在此基础上,材料进一步给出了当代对于情绪研究的科学视角——情绪颗粒度理论。这一理论是由心理学家丽莎·费尔德曼·巴雷特提出,指个体对自身情绪体验的精细化区分和表达能力。高情绪颗粒度的人能精准识别并命名如“惆怅”“焦灼”“雀跃”等细微情绪,而低颗粒度者可能仅用“开心”“难受”等笼统词汇概括。这说明,我们对于情绪的理解,突破了以往传统的二元对立态度,将原文可能离散、互斥的情绪加以组合,允许人具有情绪的复杂性,更允许人具有主动构建与调节情绪体验的能力。

如此,对于材料引导语中对于情绪的两种观点,也就不难处理了。我们可以认同其中对于情绪的不同观点,但更应该认识到,情绪并非偏颇的非此即彼,而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既要避免过度压抑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最终达到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成熟的自我认知,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试题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对此,写作时,考生可以围绕情绪的动态平衡论展开,在开篇引入中借助生活实例或名言警句,如“人生如逆水行舟,情绪是风浪”,运用比喻论证点明情绪管理的普遍性与重要性,自然引出话题。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控制压抑情绪的利弊,比如职场中克制愤怒有助于维护团队和谐,但长期压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同时分析表达释放情绪的双刃剑效应,可引用心理学研究作为论据,说明不当表达可能引发人际冲突。然后通过归纳推理提出平衡方法,例如借助沟通技巧适时表达、通过运动或艺术释放情绪。进一步联系现实情况,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或个人经历,用事实论据强化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升华,呼吁以理性态度面对情绪,实现自我成长。也可以针对材料中东西方哲思以及现代理论观点,探究情绪的阶段进化,思考情绪在原始宣泄(动物性)→强行克制(文明性)→精准识别(人性化)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的主体性的不断发展。

立意:

1.成长并非压抑情绪,而是学会恰当表达情绪。

2.情绪表达与压抑需要平衡,视具体情境而定。

3.学会科学管理情绪,才能促进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

【考场例文】

情绪的纹理,文明进步的缩影

人类情绪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生理反应,而是一幅由文化、理性和体验共同编织的锦绣。当孔子强调“不迁怒”时,他实际上在探讨情绪与道德的关系;当尼采警告压抑情绪的危害时,他揭示的是情感与生命力的联结。现代心理学提出的“情绪颗粒度”理论,则为我们理解情绪提供了全新的认知框架——情绪并非混沌的整体,而是可以被精确识别和区分的心理状态。这种对情绪认知的演进,本身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

情绪认知的精细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在原始社会,人类对情绪的认知是混沌的——恐惧与愤怒、悲伤与忧郁往往被混为一谈。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逐渐创造了更多精确描述情绪的词汇:从简单的“喜怒哀乐”到复杂的“怅惘”“郁悒”“欣悦”。这种情绪词汇的丰富化,反映了人类对内心世界认知的深化。

理性与情绪的关系绝非对立,而是相互成就的共生体。古希腊斯多葛学派主张的“理性克制情感”,常被误解为对情绪的否定。实际上,斯多葛哲人爱比克泰德教导的是“对情绪保持觉察”,而非消灭情绪。现代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能够精确命名情绪时,大脑前额叶皮层会抑制杏仁核的过度反应——这意味着理性的情绪认知本身就具有调节功能。苏轼在经历政治挫折后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展现的正是通过理性认知转化情绪的高超智慧。

当代社会面临着情绪认知的新挑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情绪表达被简化为表情符号,情绪体验被算法操控,情绪调节被药物替代。这种情绪认知的退化趋势令人忧虑。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警告:“当我们将情绪简化为几个基本类型时,我们就失去了感受丰富情感的能力。”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则感叹:“世界太过与我们为伍;得到和花费,我们浪费了我们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建精细的情绪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发现,能够精确描述情绪的青少年,其心理韧性明显高于同龄人。这提示我们,情绪素养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最精密的认知系统。在这个强调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守护和培养精细的情绪认知能力——不仅为了个人的心理健康,更是为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当我们能够清晰地分辨忧郁与悲伤、区分愤怒与失望时,我们就获得了理解自我和他人最珍贵的钥匙。这种能力,或许正是古今哲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鸡蛋涨完牛肉涨 后面番茄也要涨... 美联社7月18日报道,美国牛肉价格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美国政府数据,6月份碎牛肉平均价格比去年上涨近1...
深圳中考失利可以复读!附:优质... 2025年深圳中考成绩已经揭晓,看着成绩单上的数字,有些深户家庭陷入了沉思。孩子平时明明能考400多...
长城拒走增程路,押注混动技术,... 在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浪潮中,长城汽车总裁穆峰的一席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面对市场...
零公里二手车:行业转型期的镜照... 近期,“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成为了汽车行业内的热门话题,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与短视...
小米大招集中泄露:玄戒O2、5... 在今年 5 月 22 日举行的小米 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中, 小米玄戒 O1 处理器正式发布。 ...
全面分析2025年农业GNSS... 来源:弈赫市场咨询 北京弈赫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业务覆盖全球的利基市场信息咨询公司,研究涉及...
缺陷率差异近500倍!消费级芯... 7月18日消息,近日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公开表示称,奥迪绝不拿用户练手。 李...
车灯行业系列专题报告-二-:国... 国内车灯行业当前呈现“两超多强”格局,市场份额预计仍将向头部集中。车灯是与安全相关的重要汽车零部件,...
百城欢宴青岛启!首届奇瑞商用车... 2025年7月18日,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盛大启幕之际,"奇瑞首届豚友粉丝夏日龙虾节"在崂山区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