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宇飞拿着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冲进大奔高考补习学校时,数学王老师正在批改模拟卷。这个去年高考成绩刚过二本线、哭着说“不想再复读”的西安男孩,如今眼里的光比通知书上的校徽还要亮。他的逆袭故事,成了大奔校园里最鲜活的答案:复读路上,选对补习校,真的能改写命运。
去年夏天,赵宇飞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周。高考失利的打击让他拒绝谈论未来,直到父亲带着他走进大奔的校门。“当时教学楼墙上‘复读不是重复,而是重塑’的标语,突然戳中了我。”赵宇飞记得,第一次学情分析会上,班主任李老师没有急于谈分数,而是翻出他的高考答题卡:“你看,数学最后两道大题的思路是对的,只是计算失误;语文作文偏题是因为审题漏了关键词——这些都能改。”
在大奔,赵宇飞经历了和高三完全不同的学习节奏。复读班采用“靶向突破”教学法,任课老师根据他的薄弱项定制了“错题歼灭计划”:每天晚自习后,王老师会单独给他讲解3道同类错题,直到他能完整讲出解题逻辑;英语老师把他的作文逐句拆解,从句型结构到词汇替换,作业本上的红色批注比原文还长。更让他意外的是,学校每周三下午的“弱科强化课”完全按需选课,他选了三个月的物理电磁学专题后,这部分成绩从30分提到了75分。
复读生的心理压力往往比应届生更重。第二次模拟考时,赵宇飞的成绩波动了50分,晚自习时偷偷在操场角落抹眼泪。心理咨询室的张老师发现后,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带他去看往届复读生的“逆袭档案”:“你看这个学姐,去年比你低20分,今年考上了西北工大。复读就像煲汤,火急了反而熬不出味道。”学校每月组织的“家长开放日”也帮了大忙,父母不再追问分数,而是带着家常菜来参加“亲子茶话会”,母亲那句“考成啥样我们都接受”,让他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大奔的封闭式管理成了提分的隐形推手。每天6:30的晨读、22:30的熄灯,规律的作息让他摆脱了高三时的拖延症;教室后墙的“目标进度表”上,他贴的西交大照片旁,总有人写着“加油,一起冲”;就连食堂每周五的“状元餐”,打饭阿姨都会多给他盛一勺红烧肉:“听说你要考西交大,得多补补!”
查分那天,当看到屏幕上632分的成绩时,赵宇飞第一时间拨通了李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老师的声音带着哽咽:“我就知道,你比去年夏天那个男孩强多了。”如今在西交大的迎新会上,他总对学弟学妹说:“复读最怕的不是辛苦,是看不到方向。幸好大奔给了我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大学门,更打开了相信自己的勇气。”
在大奔的复读班里,像赵宇飞这样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这里没有“复读生低人一等”的偏见,只有“每个梦想都值得被托举”的信念。选对一所能看见你的潜力、懂得你的脆弱、陪你重塑学习能力的补习校,复读这条路,才能走得踏实,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