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尚未明确回应,黄仁勋刚一结束与特朗普的会面后,就急着赶赴中国。两人到底谈了什么?被自家人“卡住脖子”的英伟达,又能否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据路透社和彭博社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结束与特朗普的白宫会晤后,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访华之旅。至于两人谈了什么,目前还没有细节传出。但这一行程安排之紧凑,凸显出这位芯片巨头掌门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黄仁勋刚见完特朗普,就马不停蹄赶赴中国】
黄仁勋此次中国行正值敏感时期。就在他动身前夕,中方宣布了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包括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芯片、AI大模型等关键技术。这一消息犹如平地惊雷,向世界宣告中国正在快速填补技术空白。英伟达作为全球AI芯片霸主,自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黄仁勋与特朗普会面当天,英伟达股价应声上涨,市值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超越苹果和微软成为全球最具价值公司。
特朗普更是在社交媒体上为英伟达站台,还不忘炫耀关税政策带来的"收益"。这种政商互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中的利益关联。
但黄仁勋心里清楚,眼前的辉煌难掩长远隐忧。据《金融时报》披露,他此行计划出席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可能与中国高层会面。
【黄仁勋今年第三次访华】
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三次访华,频率之高在跨国企业CEO中实属罕见。如此殷勤,背后是对中国市场难以割舍的依赖。
然而,访华并非一厢情愿之事。当有记者就黄仁勋访华这一消息,向我商务部求证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沉稳回应,目前并没有可以提供的相关信息。
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暗示着黄仁勋的中国行并非想当然。尤其是在中美科技角力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全球芯片巨头,想要自由往来两国市场也非易事。
可以说,英伟达的困境颇具代表性。一方面,美国政府不断收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另一方面,中国自主创新步伐加快。
黄仁勋曾公开抱怨,出口管制让英伟达损失了高达150亿美元的销售额。更糟糕的是,如果美企再不参与中国市场,这就等于把全球市场拱手让给中国。
【中国在AI领域的崛起已成定局】
这种焦虑不无道理。中国在AI领域的崛起已成定局,未来全球AI版图很可能是中美二分天下。如果失去中国市场,英伟达将失去半壁江山。
更令黄仁勋担忧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正在逐步蚕食英伟达的市场份额。从长远看,这种替代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
为此,英伟达不得不采取"双轨制"策略:一边游说美国政府放宽限制,一边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符合出口管制的"特供版"芯片。据透露,该公司计划最早9月推出专为中国设计的新型AI芯片,通过技术降级来规避管制。
但这种折中方案终究是权宜之计。中国科技企业吃过"卡脖子"的苦头后,自主创新的决心前所未有地坚定。中国一批批本土企业正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假以时日,完全国产化的替代方案指日可待。
【中国一批批本土企业正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
黄仁勋的频繁访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科技企业的集体焦虑。他们既无法违抗华盛顿的政治指令,又不愿放弃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正在考验每一个跨国企业的战略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的案例也暴露出,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内在矛盾。限制措施本意是遏制中国技术进步,结果却加速了中国自主创新,同时让美国企业蒙受损失。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策略,长远看恐怕得不偿失。
【美国“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展望未来,中美在科技领域的角力无疑将愈发激烈,双方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的竞争,犹如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残酷的战争。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国际大企业已不能仅埋头于单纯竞争,如何在竞争中探寻合作契机,在合作里保持竞争活力,成了亟待思考的关键课题。
当下,全球科技产业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若被地缘政治的阴霾持续笼罩,科技分裂对抗将成常态;反之,维护开放合作,方能共享发展红利。黄仁勋的中国行,或许正是在为行业探索一条新路,为这艰难抉择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