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消息,近日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公开表示称,奥迪绝不拿用户练手。
李凤刚以消费级芯片和车规级芯片的安全余量举例称,“汽车在高速行驶中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往往是致命的。消费级芯片的缺陷率允许达到500PPM(即每100万件中允许有500件出现故障),而车规级芯片的缺陷率通常要求低于百万分之一”。
随后,汽车该不该用消费级芯片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的表示支持这样做,也有人强烈反对。
一般来说,车规级芯片需要通过AEC-Q系列、功能安全标准ISO 26262的认定。
其中,AEC-Q系列认证是车规级芯片的基本门槛,虽然不是强制性的认证制度,但目前已成为公认的车规元器件的通用测试标准。
ISO 26262标准则是汽车供应链厂商的准入“门票”,为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与功能安全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提供指导。
某主机厂研发人员接受采访时透露:“除了AEC-Q系列等认证,目前部分芯片企业和整车企业还会对车规级芯片进行更为严格的ASIL等级评估,共有A、B、C、D四个等级,其中ASIL D是安全保障的最严苛等级,比如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动力转向系统都要求必须达到ASIL D等级。”
相较车规级芯片的高标准、严要求,消费级芯片的准入门槛要低得多。“目前消费级芯片还没有强制的安全认证要求。”上述某芯片企业研发人员告诉记者,消费级芯片主要以性能与成本优先(成本能比车规芯片便宜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缺陷率允许≤500 DPPM。
“从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消费级芯片的确不如车规级芯片。”上述某芯片企业研发人员认为,应用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关键芯片,必须采用车规级芯片,以确保车辆安全。
从当前来看,目前在汽车上使用消费级芯片的车企中,仅有特斯拉旗下车型因芯片过热实施过大面积的召回,其他采用消费级芯片的产品可靠性还有待验证。
“消费级芯片‘上车’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替代车规级芯片的方案,但安全、标准问题都需要解决。”
来 源 | 快科技
推荐阅读——
一汽奥迪高管内涵车企用消费级芯片
部分中国车企2026年将实现芯片100%国产化目标
我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海外汽车半导体产业面临停工威胁
沃尔沃警告汽车激光雷达光束可对手机CMOS造成不可逆损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
华为联合11家汽车品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部分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就已经量产上车
美国政府禁止使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
产业分析师:全球汽车业半导体芯片已供应过剩
北京亦庄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空间方案和专项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