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揽胜,大家心里大概都有个固定画像:方方正正的“盒子”车身往路边一停,不用看标也知道是台“有分量”的车。它可能是商务场的体面座驾,是长途自驾时的移动沙发,偶尔还能拐进非铺装路,用实力打破“豪华车只能城里跑”的偏见。
但最近,这台大家熟悉的“大佬座驾”悄悄换了个“心脏”——揽胜电动版来了。
没有颠覆性的造型,没有堆砌概念化的黑科技,甚至连开起来的感觉都在努力贴近燃油版。它好像在说:如果你喜欢的就是揽胜那股子稳当、体面和全能,那现在,你可以选个电动的版本了。
只是单纯的油改电?
如果你是揽胜燃油版的粉丝,大概率不会对电动版的外观感到陌生——它几乎和燃油版长得一模一样。这种“不变”其实藏着对用户习惯的尊重:对于看重揽胜经典设计语言的消费者,不用为了电动化妥协审美;而熟悉揽胜的老车主,上手时也不会有“换了辆车”的陌生感。
支撑这种“不变”的是MLA Flex平台。这个平台从开发时就兼容插电混动和纯电两种动力,不是燃油车“油改电”的临时方案。这意味着电动版的车身结构、空间布局都和燃油版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有些电动车为了塞电池而牺牲后排或后备箱空间的问题。
三电和驾驶:稳为主,细节有提升
电动化的核心数据很实在:118kWh电池组,官方续航约500km,极端工况下(比如高速、低温)大概能跑400km。这个续航表现不算“激进”,但对于日常通勤和中短途出行足够用,长途则需要提前规划充电。
动力上,前后双电机总功率542马力,试驾反馈说“和燃油版区别不大”——油门(或者说电门)控制线性,没有电动车常见的“窜动感”。但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电动版的打滑控制速度比燃油版快100倍,在湿滑路面或轻度越野时,车身稳定性会更及时。
另外,因为电池组的布局,整车重心比燃油版低了60mm。这带来两个实际好处:一是过弯时侧倾控制更好,二是不用再装主动防倾杆(能减轻点车重)。配合和燃油版相同的双腔空悬、后轮转向,驾驶质感还是那个“坐船般平稳”的揽胜,只是多了份电机的安静。
越野:保留硬核,略有妥协
揽胜的越野基因没丢:900mm涉水深度、45度爬坡能力、35度斜坡启停这些“看家本领”都还在。对于大多数轻度越野场景(比如郊外非铺装路、雨天泥泞路),它的表现和燃油版没差别。
但电池组的尺寸也带来了些小妥协:接近角、离去角比燃油版略小(具体数值没说,但意味着爬特别陡的坡时,前唇或后杠更容易蹭到地面);牵引质量从3.5吨降到2.5吨(如果需要拖房车、游艇,得考虑这个上限)。如果是重度越野玩家,这些细节需要提前掂量。
买不买?先看这几点
价格与上市:英国售价约15万英镑(换算成国内价格大概率不便宜),定位高端豪华。会在2026年开启交付,目前已有6万潜在订单,热门配置可能需要排队等车。
适合谁?适合两类人:一是喜欢揽胜的设计和驾驶感,想换电动车但不想适应新车型的老用户;二是追求豪华品牌纯电SUV,且对续航、越野有“够用就好”需求的消费者。
慎买提醒:如果追求超长续航(比如想经常跑长途不充电),或有重度牵引/极限越野需求,这款车可能不是最优解。
揽胜电动版的思路很明确:不跟风搞“电动化颠覆”,而是把现有优势(设计、舒适、越野)打包,换个电动心脏。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更像一道“选择题”——不是选“更好的电动车”,而是选“是否要一台电动的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