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见过哪家把对手做急了的,还这么理直气壮骂街的?
美国副总统万斯说中国人是乡巴佬,德国财长直接开口就是中国制造都是垃圾。这要是换个背景,听着像某种失控的吵架。但这是西方主流政治人物在正式场合里、面对媒体、带着镜头说出来的话。
你别以为这是哪家媒体瞎带节奏,德国财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的这句China makes junk原话,是在德国议会预算听证会上讲的。背景是德国汽车行业正被中国新能源车压得喘不过气,他突然话锋一转,说:我们不能让低质量的中国货横行欧洲市场。(来源:德国联邦议会2025预算听证会直播录像)
这句话像是一记重拳,但问题是,它砸不下去了。
中国制造到底是不是垃圾?这个问题放在十年前可能还真有争议,但数据摆在这儿: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20万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国。(数据来源:中汽协)
• 比亚迪一个季度出口量破10万辆,其中德国市场增长最快。
• 欧洲市场上,电动车市占率接近20%,中国品牌贡献了其中的近三分之一。(数据来源: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
说白了,德国人嘴上骂得凶,是因为心里知道这场仗可能真打不过了。
德国的工业优势是什么?过去几十年靠的是燃油车——奔驰、宝马、大众,那叫一个全球通吃。但新能源这波技术升级,德国起步晚、成本高、速度慢。反观中国,不止比亚迪、蔚来、小鹏这几家头部品牌,全链条都已经成型。
而且,这不是简单的低价策略。中国电车之所以能便宜,是因为我们把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系统都做成自有体系。比如电池,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全球超三分之一份额。你要说这玩意垃圾,那请问:你德国自己的电池厂在哪儿?
更关键的,是稀土。
这是所有新能源设备都绕不开的关键资源。现在全球稀土提炼能力,中国占了70%以上。你德国想自己搞?先去非洲买矿,回来还得找地方炼,再搭一条完整的工艺线。这个周期少说五年。而现在中国一口气限了几种高端稀土的出口许可,直接让欧洲不少电机企业停了单。
这时候德国财长说中国制造是垃圾,你不觉得这是一种情绪失控的表达吗?就像一个原本班里最会考试的同学,眼看着另一个原本不显眼的同学突然次次满分,开始质疑老师出题是不是不公平。
你也许觉得德国一向严谨,这次怎么突然发疯?其实这背后是整个欧洲工业焦虑在发作。
我查了下,从2022年开始,德国制造业PMI指数就一直低迷,甚至有几个月跌破荣枯线。2024年第一季度德国GDP同比下降0.2%,工业投资几乎零增长。更讽刺的是,他们还把这叫去风险战略,一边说要摆脱对中国依赖,一边却在加速失去全球制造话语权。
以前是中国想进德国市场难如登天。现在反过来了,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占率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大众在中国销量同比下滑14%。你说大众CEO怎么可能不急?
当然也不是德国人全都跟财长一个语气。宝马CEO齐普策上个月才说:中国电动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来源:德国《商报》)所以你看,嘴上骂的和心里佩服的,其实是同一个国家的人。
我一个朋友在德国做外贸,说现在德国客户其实最关心的不是是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你们交货稳不稳、技术支不支持、后端能不能协作。换句话说,他们也在适应现实。
还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今年年初慕尼黑车展,一辆比亚迪展车周围全是德国观众,有个小伙拍完照之后问工作人员:这个价格是真的还是假的?那神情不是嘲讽,是不敢相信。
所以我真想问一句:
当你发现自己拼不过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研究人家怎么做的,还是骂一句垃圾?这个问题,德国财长不一定会答,但市场已经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