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一场销量激增的风暴,增长率高达50%。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荣的宏观景象背后,许多新能源车企却面临着“销量攀升,亏损加剧”的尴尬局面。这一矛盾现象标志着整个行业已步入了供给侧改革的十字路口。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家政策导向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的“全民造车”热潮转变为“集中资源扶优汰劣”。这意味着,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将正式迈入“供给侧改革2.0”的新阶段,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行业集中度,而非简单的市场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型车企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缺乏核心技术、规模优势以及品牌积淀的车企,面临着融资链断裂的严峻考验。哪吒汽车作为大型新势力中的一员,其市场表现从营收、话题热度到品牌与产品,均呈现出全线下滑的趋势,或将率先退市。
然而,并非所有非头部企业都注定走向没落。零跑汽车便是一个例外。自2024年起,零跑汽车凭借在B端市场的精准切入以及成本优势,成功实现了逆势突围。至2025年初,零跑已完成智能架构的全栈自研,成为新能源车企腰部势力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企业。
行业趋势愈发清晰:那些未能站上智能平台的企业,将在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的技术封锁下逐渐被边缘化。这些企业并非“智能化进展缓慢”,而是从根本上缺乏接入智能平台的能力。零跑汽车凭借正确的战略选择,成功获得了入场券;而哪吒汽车则遗憾地未能获得这一机会。
与此同时,中大型新能源车企的生存基础愈发稳固。比亚迪继续稳固其市场领先地位,华为则紧追不舍;吉利与长安稳步蚕食市场份额;奇瑞则在多个领域发起攻势;小米则凭借其独特的生态位成功入局。这五家企业构成了新能源市场下一阶段的基本格局。
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替代趋势日益明显。上汽大众、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传统合资品牌已失去技术话语权与本地化优势。在智能化与电动化领域双双落后的背景下,其终端渠道也将面临重构。
面对这一形势,工信部或将提高新能源车市的准入门槛,重新审查产能结构,并收紧低效工厂的生存空间。政策导向将从“鼓励建厂”转变为“引导退出”,过去三年的投资热潮或将迅速转变为退出潮。
对于投资者而言,新能源车市既充满风险也孕育着机遇。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估值将面临估值下降、预期降低以及体量缩减的三重考验。然而,头部企业的整合红利将带来新一轮的上涨动力。未来,企业的龙头地位将不再取决于营销或融资额,而是取决于其“整合他人”的能力。那些能够成功吞并其他企业的“吞并者”将成为市场的唯一赢家,而“被并者”则注定被市场遗忘。
来源:http://www.drd.com.cn/jushu/202507/8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