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最后一天,在京港澳高速上,两辆混动车主在服务区吵得面红耳赤。一位开插混车的车主得意地亮出油耗:4.2L/100km;另一位增程车主却不屑一顾:“我这三个月都没加油,纯电行驶便宜多了!”
这场争论背后,是整个混动市场的技术路线之争。
从技术原理看,插电混动犹如一个全能运动员,具备纯电、串联、并联和发动机直驱多种模式。高速路上,当电池电量不足时,插混车的发动机可直接驱动车轮,能量损耗仅为5%左右。而增程式混动则像是一辆纯电动车带了个“充电宝”,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能量需要经过两次转化,损耗高达20%。
这正是为什么在国庆高速上,不少增程车主发现油耗飙升的原因。有实测数据显示,在亏电状态下,某增程SUV的高速油耗可达8-9L/100km,而同级插混车型却能保持在5-6L/100km。
这个国庆假期,两种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在真实路况中得到了验证。
插混车在高速场景下表现优异。当车辆以稳定速度巡航时,发动机直接驱动,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转换损耗。需要超车时,电机和发动机可同时发力,提供双重动力保障。有插混车主分享:“全程1200公里,只加了一次油,完全没有续航焦虑。”
而增程车在城市和短途出行中更具优势。日常通勤时,增程车可完全依靠纯电行驶,享受纯电车的静谧和平顺。一位增程车主表示:“平时上下班基本用电,只有长途出行才用油,成本非常低。”
然而,一旦面临国庆长假的高速大考,增程车的短板就显现出来。能量经过“燃油→发电→电动”两次转化,效率明显降低,导致亏电状态下油耗偏高,动力表现也会打折扣。
面对两种技术路线,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经常跑长途、高速出行频繁的用户,插电混动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其高速效率更高,亏电油耗更低,且只需加注92号汽油,使用成本更具优势。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的插混技术经过多年迭代,已相当成熟。
主要在城市代步、充电方便的用户,增程式电动车可能更符合需求。其驾驶体验接近纯电动车,结构相对简单,维护成本较低。理想、问界等品牌的增程车型在智能化方面也有独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发展,两者界限正逐渐模糊。一些新款插混车型纯电续航已超过200公里,而增程车型也在优化高速能耗表现。未来,两种技术可能会进一步融合。
这个国庆假期的高速大考,让混动技术的路线之争有了更清晰的答案。插混与增程各有胜负,关键在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专家预测,到2025年,插混技术在混动市场中的占比有望升至40%,而增程技术将维持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