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卖得火,车险也跟着 “起飞” 了!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9 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干到 58%—— 也就是说,每卖 100 辆车,近 60 辆是新能源。更猛的是,新能源车险保费今年预计突破 2000 亿元,增速超过 30%,妥妥的千亿赛道!
但这 “红火” 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
有个很直观的对比:2024 年燃油车车险保费 9137 亿,是新能源的 4.5 倍。但当年燃油车保有量 3.45 亿辆,是新能源(2472 万辆)的 14 倍。算下来,新能源车的车险保费平均是燃油车的 3 倍多!
为啥这么贵?
说白了就是 “风险高,成本高”。新能源车的电池、电机这些核心部件维修起来特别贵,而且很多配件只有车企自己有,供应链封闭,定损理赔难度大。再加上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车的出险率也不低,尤其是营运车辆和新车,保险公司赔钱赔得肉疼。
中国精算师协会的数据很扎心:2024 年新能源车险整体还是亏损的,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 2.2 倍,但平均保费仅为燃油车的 1.7 倍 —— 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为啥会这样?
不过也不是所有险企都亏,人保、平安这些头部玩家已经开始盈利了。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市场份额 34.2%,甚至超过了燃油车业务;平安产险上半年也实现了新能源车险承保盈利。
面对这 “车主喊贵,险企喊亏” 的局面,各方都在想办法。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推动保险车型综合分级制度,简单说就是给不同车型的风险 “打分”,风险低的保费便宜,风险高的保费贵,让定价更合理。同时还引导保险业和汽车业签合作备忘录,从源头降低车辆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和成本。
车企这边也在行动,比如和险企合作优化维修体系、共享数据,甚至推出 “官方合作险”,既能保障车主权益,也能帮险企控制成本。
还有个关键变化: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会逐步放开,最终和燃油车一样。这意味着险企可以根据车辆实际风险灵活定价,比如你的驾驶习惯好、车辆安全配置高,保费可能就便宜,反之则贵。
中短期来看,随着新能源车车龄增加、新车占比下降,再加上营运车市场逐渐饱和,出险率会慢慢降下来,车险费率也会趋于平稳甚至小幅下降。
长期来看,智能化、绿色化趋势下,车险的玩法会大变样。比如智能驾驶普及后,保险可能不仅保 “人开车”,还要保 “车自己开” 带来的风险,车企、软件商、硬件商的责任也要纳入保障范围。车险定价可能会结合你的行车数据,变成 “千人千价”。
所以,新能源车险这盘棋,现在还在 “布局阶段”。对车主来说,未来保费会更合理;对险企来说,盈利空间会逐步打开;对车企来说,也能倒逼产品更安全、更可靠。
总之,新能源车险的 “千亿赛道” 才刚起步,后面的故事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