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纪昌用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子上,面朝南望这只虱子。
出自:《列子·汤问》
原句: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翻译:于是纪昌用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子上,面朝南望这只虱子。十天之中,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到三年之后,就像看车轮那么大了。
作者: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字云,亦作圄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把整天的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够得到的。师父在传授徒弟的时候也要记得自我提升。
于是纪昌用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子上,面朝南望这只虱子。
出处:战国·列子《列子·汤问》
节选: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翻译:于是纪昌用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子上,面朝南望这只虱子。十天之中,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到三年之后,就像看车轮那么大了。再看别的东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于是他用燕国的牛角装饰的弓、楚国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只虱子,正好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长毛却没有断。
《列子·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天地至理,万物奥妙,以飨博物君子。
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冗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观。
节选的内容虽然是海外奇谈,却以寓言故事形式出现,又多以问答方式表述,俨然战国时代的“十万个为什么”。奇谈不是为了惊世骇俗、故弄玄虚而作,其宗旨在于展示大千世界的恢弘,万千气象,无奇不有,其中不乏自然科学、朴素辩证法思想、做人处世的道理,有的充满科学幻想,这些对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突破人们的一孔之见,开拓视野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