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之父”是南仁东先生。
他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FAST选址、立项、工程建设、落成启用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诸多难题,为“中国天眼”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FAST在贵州平塘县落成,这座高500米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因其巨大的口径、灵敏的接收能力和极高的灵敏度而被誉为“中国天眼”。
FAST项目建设伊始,南仁东就带领着团队扎根贵州,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天眼的运行与发展
在运行的十多年里,天眼的观测数据突破了国际上关于“宇宙大爆炸”、“暗能量”等理论,首次发现脉冲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13年6月25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519次全体大会上,FAST项目获得了国际天文学会授予的“天文大奖”。
天眼已发现了500多颗脉冲星,其中有20多颗已经被证实是地球外文明的信号。通过FAST对宇宙中脉冲星的搜寻与研究,可进一步了解银河系内恒星、行星、星际物质的形成和演化过程。FAST还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天文学领域的科研人才,比如毕业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郭华东博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