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这年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时,到汉水,他祭拜诸葛亮庙,下令士兵不能够在诸葛亮坟墓的附近割草,牧马和砍柴。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文节选如下: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译文:
景耀六年(西元263年),春天,刘后主下诏替诸葛亮在沔阳建庙。这年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时,到汉水,他祭拜诸葛亮庙,下令士兵不能够在诸葛亮坟墓的附近割草,牧马和砍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作到长水校尉。诸葛亮儿子诸葛瞻,继承爵位。
扩展资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出自《三国志》里面一文,作者是陈寿。 本文是作者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的传,详细描写了诸葛亮的一生。
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