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大多浓厚深沉,甘心情愿的付出所有。然而总有一些父母,不能担当起养育子女的责任,草率的生育,放任孩子在人生路上苦苦挣扎。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可谓是不配为人父母。
《何以为家》是一部由黎巴嫩青年女导演拍摄的电影,提名了戛纳、奥斯卡、金球奖等诸多国际奖项。上映之后,感动了全球无数观众,让人不由自主的为片中的几位小主人公的命运唏嘘感叹。
导演并未采用专业童星,而是选用了几名来自黎巴嫩的小朋友演绎他们的日常生活。12岁的赞恩和家人生活在贫民窟,衣食无着,然而父母却依然热衷于频繁生育。赞恩是家中长子,却没有读书的权利,小小年纪就要为了生活奔波,打工赚取家用。
然而生活并未善待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几经坎坷之后,赞恩得知被迫嫁给中年房东的妹妹被磋磨致死之后,怒而伤人,最终被抓获判刑。影片结尾,赞恩决定控告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电影真实又伤感,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极具现实意义。
生活中如同赞恩父母一样的成年人不在少数,他们以生育为乐,却不愿意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让孩子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如同野草一般随风生长,稍有不慎,就会跌落生活的深渊。
生而不养,将孩子推向生活的深渊
1,安稳的童年,是孩子成长的保障。
人们常常把孩子比喻为“四脚吞金兽”,养育一个孩子,无疑需要花费极大的金钱和心血。恶性攀比自然不可取,但是孩子成长的基本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为孩子提供安稳、健康的童年生活,是父母应该担负的基本义务。
如果孩子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无法摄取充足的营养,从小生活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伤害。
2,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坚固的后盾。
从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开始,父母就成为孩子唯一可以依靠的对象,即是孩子坚固的后盾,也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父母的充足关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性格,拥有开朗、乐观、坚强的优秀品质。
反之,如果父母过于自私,对孩子不管不问,则会引发孩子的自卑情绪。幼儿缺乏正确的逻辑判断,往往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才会得不到父母的爱,因此陷入敏感的恐慌漩涡之中,
3,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最大来源。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拥有爱自己的力量,也能把爱回馈给身边的人。否则便会形成讨好型人格,渴望爱,却又害怕失去,造成性格缺陷,充满负面情绪。
养而不教,不配为人父母
上一篇:意外死亡的孩子会回来投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