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的清晨被猛烈的炮火打破,朝鲜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这场战争起初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与大韩民国(南朝鲜)之间的内战,但由于大国的介入,它很快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改变了整个东亚的格局。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之前,朝鲜人民军曾如猛虎下山,一度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领土。然而,联合国军的到来,特别是仁川登陆的成功,使朝鲜人民军从胜利的巅峰跌入了深深的谷底,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朝鲜人民军的初期战斗力并不容小觑。得到了苏联全力支持的他们,装备和训练在当时可以说是上乘的。1950年春,朝鲜人民军的总兵力约为13.5万人,配备了150辆苏制T-34坦克、180架作战飞机,以及大量重型火炮和迫击炮。与此相比,南朝鲜军队不到10万人的兵力,装备老旧,许多士兵甚至连基本的武器使用经验都缺乏。朝鲜人民军在战争爆发后的迅猛进攻势如破竹,迅速压制了南朝鲜军队。
到6月28日,也就是战争爆发仅三天后,朝鲜人民军攻占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今首尔)。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朝鲜人民军一路南下,几乎将南朝鲜军队和增援的美军逼入了釜山附近的一个狭小防线——历史上称为“釜山防御圈”。到8月初,朝鲜人民军控制了朝鲜半岛90%的领土,统治了92%的人口。金日成满怀信心,甚至宣称在一个月内就能实现统一,士兵们的士气也高涨,认为自己是解放者的化身。
然而,这种辉煌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尽管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如猛虎般迅速,后勤补给却始终未能跟上。补给线延伸得过长,从北方的平壤到南方的釜山,物资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有限的铁路和卡车。美国空军的介入,使这些补给线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加之南朝鲜新兵的训练水平低,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开始显露出问题。此时,没人预见到的是,真正的灾难已经悄然逼近。
1950年7月,局势急转直下。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直接派遣美军参战,并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组织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这支军队的实力极为强大,不仅兵力庞大,装备精良,而且还拥有无与伦比的海空军优势。到8月底,联合国军在釜山防线站稳了脚跟,开始组织反击。
1950年9月15日,战争的转折点到来。联合国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下令实施“铁铬行动”,即著名的仁川登陆。仁川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距离汉城不远,是朝鲜人民军的战略后勤枢纽。
联合国军出动了7万名士兵、261艘舰船以及强大的海军舰炮和空军支持。登陆当天,仁川的守军人数仅为约2000人,根本无法抵挡联合国军的猛烈攻势。经过一天多的激战,朝鲜人民军守军几乎全军覆没,联合国军顺利登陆。
9月17日,仁川完全落入联合国军手中。紧接着,联合国军迅速向汉城推进,并于9月25日成功收复汉城。与此同时,釜山防线的联合国军也开始北上,与仁川的部队形成夹击之势,将朝鲜人民军围困在了中间。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被切断,前线部队陷入了严重困境。金日成急忙下令全军撤退,但撤退已变成了溃逃。
仁川登陆的成功彻底打乱了朝鲜人民军的战斗部署。南下的8万大军死伤无数,俘虏成群,能成功逃回三八线的仅有不到2万人。坦克和重型火炮遗落一地,连最基本的步枪都保不住。联合国军的轰炸机在空中肆虐,装甲车在地面追击,朝鲜人民军只能向山中撤退,靠野菜和溪水勉强维生。短短半个月,他们从骄傲的胜利者迅速变成了丧家之犬。
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几乎全线崩溃。釜山前线的部队本想着奋力一搏,但得知后方的失败消息后,士气瞬间崩塌。很多新兵是临时征召来的,他们没接受过训练,一听到炮火就吓得四处逃窜。联合国军乘胜追击,空中和地面的打击让撤退的队伍几乎无处藏身。根据统计,釜山战役中,朝鲜人民军损失了1.4万多人,其中7000多人被俘。
汉城争夺战也是一场噩梦。朝鲜人民军虽然拼命抵抗,但联合国军的火力太过强大,坦克和轰炸机将城市的防线彻底摧毁。士兵们虽拼尽全力,仍未能守住城市,只能狼狈撤退。撤退路上,满地是弃置的武器、弹药箱和来不及带走的伤员。联合国军进驻汉城时,市民们站在废墟中,看着朝鲜人民军无奈地撤离。
到10月初,朝鲜人民军还能继续作战的部队已只剩4个师,大多数士兵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新兵,连枪都拿不稳。金日成和高层官员则转移到北方的山区,指挥部设在简陋的洞穴中,靠人力传递消息。通讯设备全无,补给彻底断绝,士兵们靠野外食物勉强维持生存,鞋子破烂不堪。军队的战斗力几乎完全丧失,连基本的游击战都难以开展。
伤亡数据令人震惊。从战争开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朝鲜人民军的兵力损失超过70%。死伤、失踪、被俘的人员约有10万人,剩下的不是散兵游勇,就是藏匿在山中苟延残喘。重型装备几乎全数丢失,飞机一架未剩,甚至连后方的工厂都被炸成了废墟。这一惨状,几乎达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朝鲜人民军的惨败,不仅是军事上的崩溃,更是许多幸存老兵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痛。这些老兵亲眼见证了军队的崩溃,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他们的回忆并没有豪言壮语,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血泪与无奈。
有老兵回忆,仁川登陆后,部队完全乱作一团。补给线一断,粮食和弹药全无,士兵们只能靠挖野菜、喝河水生存。撤退途中,联合国军的飞机低空扫射,把队伍打得四分五裂。路旁全是死去战友的尸体,来不及埋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晚上,大家蜷缩在山沟里取暖,连火都不敢生怕被发现。
还有老兵提到过,随着成年士兵的死亡,朝鲜人民军不得不征召了大量少年上战场。志愿军入朝后,看到不少12到15岁的孩子,穿着不合身的军装,背着比自己还高的步枪,走路都跌跌撞撞。没有训练的他们,连拉枪栓都不会,却被推上了前线,彻底粉碎了他们的童年,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国内的民生情况也相当悲惨。一位老兵回忆称,朝鲜的农村几乎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