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4日报道据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1日报道,今年5月,当一张8万美元的关税账单落在黑莉·帕沃内的办公桌上时,她做了许多小企业主可能会做的事情:冻结招聘并增加一项在线付款附加费,以帮助承担关税成本。
作为总部设在加州、从中国进口鞋子的帕申鞋业公司的创始人,帕沃内并没有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不是因为她没有尝试过,而是因为像许多人一样,她发现这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自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重返白宫并提高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后,帕沃内已经考察了巴西、印度和越南的工厂。
但她很快遇到了问题:它们都要求更大的最低订购量,而且员工缺乏培训。即使她能找到有熟练工人的公司,它们还是需要从中国进口关键零部件。
越南一家工厂试着生产的一种系带高跟鞋被证明“不够优雅”。因此,尽管对她的一些产品征收的关税4月份一度达到令人咋舌的190%的峰值,她还是决定暂时与现有供应商保持合作。
随着美国对越南征收的关税现在接近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水平,将生产转移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外的地方的动力更少了。
现年29岁的帕沃内说:“没有哪里像中国这样。中国不同行业的劳动力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地方。”
帕沃内的困境是全球那些依赖美国消费者和中国生产商的公司所共同面临的局面。荣鼎咨询公司称,自2017年以来,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努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纺织业、电子业、汽车业和装配业,但这些领域的企业仍常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企业的原材料。
包括阿加莎·克拉茨在内的分析人士在今年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成规模地复制中国高度优化的生产生态系统,因此企业在向其他生产中心转移方面仍然行动迟缓。”
产能转移的水平可能比新闻报道中的数据还要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学者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自2017年以来,如果把适用最低免税门槛的商品——即价格低于800美元、能够避开关税的输美商品——进口激增和通过改道第三国进口的中国商品计算在内,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的缓解程度比人们认为的低,下降了6个百分点,而不是8个百分点。
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卡罗琳·弗罗因德牵头的研究团队说:“相较于墨西哥或越南在美国市场上取代中国,中国在更大程度上是在自我取代。”
最近的贸易数据凸显了这种变化: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但对东南亚的出口激增。然而,从东南亚到美国的货运量也在激增。这表明,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和零部件仍有很大需求。
美国和中国达成了贸易“谅解”,这意味着帕沃内和像她这样的进口商不再面临最极端的关税。
帕申鞋业公司的鞋子零售价为每双200美元左右。关税正在侵蚀利润,但帕沃内说,目前该行业仍有利可图。(编译/刘晓燕)
4月20日,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德赛科技园车间内,工人在制鞋流水线上工作。(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