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特朗普的“贸易战”并没有按预期平稳收场,反而因其多次调整关税政策和贸易威胁,演变成了全球经济的一场漫长博弈。这位美国总统似乎并未为自己激进的经济政策感到后悔,反而更加放大了贸易摩擦的力度。就在最近,特朗普再次发布威胁,要对来自欧盟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30%的关税——这不仅震动了全球经济,也让许多贸易伙伴感受到美国这一“贸易霸凌”行为的威胁。
特朗普的行为看似荒唐,却有其深层的政治动机和经济目标。从全球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更深层次的外交工具,正如他所说,“关税可以让美国重新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为何特朗普敢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公然挑衅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答案不仅仅关乎贸易本身。
首先,特朗普无疑是在为自己政策的成功和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提供论据。自从特朗普上任以来,经济数据显示美国GDP持续增长,股市也屡创新高。这种稳步的经济表现使特朗普在国内的政治立场愈发强硬,他的支持者认为特朗普采取的“高压政策”使得美国重新获得了国际贸易的主导权。甚至在面对国际压力和国内反对时,特朗普依然坚持不懈,尤其在关税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他更是认为自己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25财年,美国仅通过关税获得的额外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这使得特朗普的经济团队看到了巨大的财政补充。更重要的是,这些关税收入也为特朗普提供了继续推进“贸易战”的资源与手段。
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背后显然并非全然“理性”,他也正因为这一点,遭遇到了多国的激烈反应。尽管美国的经济体量无可争议,然而欧盟等大国并未轻易屈服。尤其是在特朗普提出要对欧盟商品征收30%的高额关税后,欧盟显然并没有退让的意思。欧盟的经济规模庞大,其与美国的贸易额高达数千亿美元,这让特朗普很难实现一蹴而就的经济压迫。事实上,欧盟在特朗普的威胁下显得更为坚定,无论是在农业产品还是在汽车行业,欧盟均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且极力避免与美国签订过于苛刻的协议。
这里的关键问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对抗,更是政治层面的博弈。许多国家认为特朗普的态度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签订的协议随时可能被一纸声明废除。在这种前提下,全球合作伙伴不仅在贸易谈判桌上立场坚定,更在心理上对美国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特朗普曾公开宣称,欧盟应当接受美国“零关税全面市场准入”的要求,这一提议本身就充满了威胁和压力,也加剧了各国对美国日益不可预测的贸易政策的警惕。
再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仅是经济手段,它已逐渐变成了一个外交工具,甚至是一种权力杠杆。美国试图通过对全球多个国家施加关税压力,影响其国内的政治局势及司法进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对巴西的威胁,要求撤销对前总统博索纳罗提起的刑事诉讼,否则将对巴西商品加征50%的关税。这种做法不仅颠覆了传统贸易政策的规则,更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干预他国政治和司法事务的工具。
此外,特朗普与墨西哥的关系也充满了张力,他曾公开威胁,如果墨西哥不加强打击芬太尼走私,美国将对墨西哥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种“以关税威胁他国主权”的做法,使得关税政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正在深度渗透到全球政治的各个层面。特朗普此举显然是在把关税作为全球权力博弈的一个重要工具,任何不配合美国意图的国家,都将成为关税冲突的牺牲品。
然而,特朗普的做法并非全然没有风险。随着他对外的贸易压力不断加大,国际社会的反感情绪日益加深。这不仅仅是因为特朗普的威胁过于直接和激烈,更因为这种做法正在不断削弱美国与盟国的关系。过去,欧美等国虽然在贸易问题上有摩擦,但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合作与信任。但如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使得这些传统盟友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经济合作前景,甚至考虑寻求其他贸易伙伴的支持。
尤其是在贸易战持续数月后,特朗普未能如预期那样迅速获得预定的贸易协议,反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展现出坚定的抵制态度。虽然他在宣传上大肆宣扬自己“获胜”的姿态,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国家在美国的压力下未必会轻易屈服,反而愈加严密地进行反击。特别是欧盟在关键领域坚决捍卫自身利益,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未显现出任何软化的迹象。
特朗普此时的坚持,或许是出于对自己政策的信心,但也可能是一种政治孤注一掷的赌注。他相信,凭借着美国庞大的市场和强劲的经济表现,可以强迫其他国家屈服。然而,关税带来的短期财政收入并非没有代价。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特朗普能否保持其政策的可持续性,依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与其说是关税,倒不如说特朗普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动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更加紧张和不可预测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