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同国际近期推出的2025年《国际商业报告》(IBR)“全球趋势洞察”系列首篇中,我们聚焦关税政策对中端市场企业(Mid-Market)的深度影响。2025年初市场乐观指数的下滑,预示着更复杂的挑战正在酝酿。
进入2025年,贸易摩擦升级导致企业信心遭遇两年首降——乐观指数骤降2.9个百分点至72.7%,第二季度再度下滑至71%。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风险预警信号显现,中端市场企业依托战略前瞻性与运营敏捷性构筑的基本面依然稳固。
本轮关税政策动荡呈现突发性与不可预测性双重特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警示其或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实质性拖累”。最初的孤立措施已演变为充满不确定性且复杂的全球贸易新体系,其规则参数高度迭代、日新月异。当贸易壁垒成为商业新常态,持续性的市场摩擦成本正在重塑竞争格局。
面对传统出口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企业亟需认识到,新型贸易关系将重构增长曲线。这要求企业需要比以往更具战略眼光,既要深化本地市场价值挖掘,也要构建区域化业务矩阵。
中端市场企业具备穿越周期的基因,他们曾成功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化解疫情带来的广泛冲击,并适应了多轮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中断。
但当前关税引发的市场重构存在本质差异,堪称前所未有——过往危机中,企业可依托非本土业务组合对冲风险,在动荡中谋求发展;而现行关税政策正在压缩这一战略空间,迫使企业重新界定可触达市场,并调整商业模式。关键应对策略应包括:风险敞口管理、供应链弹性建设、基于新兴市场机会的产品价值重估。
在剧变环境中,定义中端市场的三大要素——业务聚焦力、决策敏捷度、战略领导力——正成为关键生存法则。这些特质推动企业在当前实施战略收缩:计划拓展的海外市场数量下降3.7个百分点至47.8%。
这种精准化战略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更强化了企业应对关税连锁反应的能力。
全球市场割裂态势下,部分企业将面临残酷的退出决策:在关税成本超过收益的市场实施业务收缩或战略性撤退。这要求企业重构传统贸易条款、设计新型支付架构、再造供应链网络。尽管决策艰难,但这是减轻冲击、维持长期竞争力的必要代价。
资源配置转向已在关键领域显现:截至2024年末,31.8%的企业将供应链韧性建设列为首要投入方向,较同年将其视作最大挑战的企业比例(8.3%)提升近三倍。这种战略预备源自历次经济周期积累的危机管理经验与果断决策机制。
除关税外,中端市场企业同时面临四大转型压力:人工智能产业化、网络安全威胁升级、碳中和监管框架、人口结构变迁。值得关注的是,其应对贸易壁垒的核心能力——敏捷响应机制、趋势预判能力、使命型领导力——同样构成化解新挑战的基石。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中端市场板块或将成为经济下行周期中的韧性支点。通过建立多情景推演模型,并实施精准的市场切入,部分企业有望在零和博弈的关税战中实现超额收益。当多数参与者困守红海之际,这些“意外赢家”正在新赛道建立竞争优势。
上一篇:韩国财政部长可能于7月31日与美国举行关税谈判。(韩联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