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最近3个月,企业已经开始面临压力,汇率升高、订单波动跟关税问题,开始转嫁到第一线劳工身上。”全台总工会秘书长温宗谕在台“立法院”公听会上举例说,台中有一家企业因俄乌冲突禁运、美国关税战订单减少,后又遇到新台币大幅升值,导致这家公司本来想争取上市,结果反而被并购,“这就是汇率影响下的台商处境”。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7月28日报道,温宗谕举例的公司同行也透露,另一家公司原本2022年年底还买地扩厂,“动土活动当天很热闹”,当时当局派官员来,还说会做他们的后盾,没想到不到3年上市梦就碎了,现在已经被并购,新厂也要被卖掉。他唏嘘地说,“比疫情时还要惨,我已经不去想了,准备等退休”。
报道称,台“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在7月中旬举办有关关税的公听会时,台湾的“对等关税”数字还未拍板,等着7月下旬谈判团队到美国开第四次会议。然而被业界视为对美国先奉上的筹码“新台币升值”汇率政策,已伤害台湾业者第二季度财报数字。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劳动部”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岛内实施减班休息(无薪假)的企业共179家、3196人,创6个月以来新高,比上次统计增加8家、318人。受美国关税影响而实施无薪假的企业共56家、1417人,新增14家、181人。台“劳动部”称,主因关税不确定性,制造业订单不稳,因此放无薪假。
国民党与民众党组成的应对美国关税“民间版冲击影响评估小组”7月21日公布评估期中报告,其中收集了238家受访厂商的问卷,发现5%厂商已经裁员,25%暂停增员计划,还有23%已经规划或开始考虑转移产能。
据台湾《联合报》28日报道,美国“对等关税”新政8月1日上路,台美至今仍未达成协议。报道称,“行政院”喊出力拼结果不低于日韩,而日本税率为15%,为目前亚洲最低。台“行政院”声称已备妥930亿元新台币,支持产业并稳住就业市场。劳动市场方面,关税冲击中小型传统产业,包括机械、汽车零组件、金属、橡塑料业等,台“劳动部”推估受影响劳工恐达十余万人。有岛内舆论直言,现在台湾厂商最担忧的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除了因关税未定而进退失据,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民进党当局能给予的资源、政策和帮助,根本不清楚。
28日,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5年7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I),总指数为64.38点,与上个月相比上升0.68点,虽终止连续9个月下降,但变化不大。数据同时显示,此次调查两项指标上升,分别是物价水平、投资股票时机;四项指标下降,分别是岛内经济景气、家庭经济状况、购买耐久性财货和就业机会。
台湾《经济日报》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提出“对等关税”政策,缓征期于7月9日到期,观察5月、6月的岛内无薪假趋势,有缓步增加现象,“7月将是关键时点”。台湾《中国时报》称,赖清德之前高喊“脱中入北”,随后又将“大罢免”升高至朝野政党对决,忘了关税和新台币暴力升值压得产业界喘不过气,已有企业选择暂不接单,未来恐引发无薪假潮。(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