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岛内的民怨,赖清德急忙出来“灭火”,亲自召开记者会进行安抚。他宣称说不要着急,和美国的谈判其实还没有结束,关税可能还会下调。他的话可信吗?
当赖清德试图向台岛民众进行解释的时候,首先还是希望强调,在美台关系当中,台方并不是完全被剥削压榨的一方,希望表示未来仍然与美国有沟通的空间,尽量避免民众认为,此前民进党当局在执政,以及处理美台之间关系方面牺牲了台岛的利益,造成了更大的问题,后患无穷。
其实我们观察到,民进党当局和赖清德本人,一直在试图摸清美国的套路来回应美方的诉求。说到近一时期,美国和主要贸易伙伴达成的经贸协议,其框架当中,美国首先强调的是自己确实大获全胜,或者说从特朗普本人的叙事当中,是强调美国打“关税战”满足了此前的预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这个时候,民进党当局是希望向美国通过递交“投名状”的方式来赢得美方欢心。
大家也注意到,之前美国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盟达成协议,美国更多强调的不仅仅是在关税方面双方达成了一致,同样在投资的问题上,特朗普强调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以及制造业回流,似乎是有更多的希望。不管是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还是欧盟要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以及购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对于美国来说,这都是未来可能会获得的收益。
这个时候有消息称,民进党当局有意向美投资4000亿美元,即使有这样的一个信息,但现在美国仍然单方面的宣布对台岛加征20%的关税,就说明一方面美国对于民进党当局所谓投资的能力是有所质疑,而另外美国当然希望台方做出更多的妥协,比如说在农业以及乳制品、肉类等方面。
很显然,美国此前在与民进党当局进行谈判的时候,民进党当局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现在美方认为可以进一步的抬高要价,对于岛内经济可以进一步的控制,对于台岛尤其是农业、产业,美方可以进一步的收割利益。现在对于民进党当局来说,无异于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一方面当然希望拉住美国,但是对于岛内可能会出现的激烈的反应,也不能完全不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