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据法国《世界报》周刊网站8月3日报道,短短数月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将美国对全球平均关税税率从2.5%提升至当前谈判状态下的约17%。尽管不确定性仍高企,但这场经济冲击的初步效应已开始显现。安盛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勒·莫埃克对此进行了深度解析。
《世界报》记者问:特朗普承诺的关税政策已实施四个月。目前究竟是谁在为此买单?
吉勒·莫埃克答:买单的是美国人,但具体哪些群体尚不明确。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因为企业早有准备:它们在第一季度就提前囤积了大量库存,目前正在逐步消化,因此统计数据尚未充分反映实际情况。
不过,我们已掌握截至6月的美国进口价格数据。如果出口商承担了大部分冲击,我们应该看到价格下降。但事实并非如此:1月至6月期间,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价格上涨了0.3%,欧盟商品价格上涨1.4%。
问:这是否意味着冲击完全由美国内部消化?
答:问题在于影响在什么层面被吸收。可能是批发商降低利润,也可能是零售商降低利润,或者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现在衡量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已经有一些信号。例如,在美国,过去三个月玩具价格按年率计算上涨了14%;家用设备价格按年率计算上涨了6%。这一切都取决于行业。在玩具和家用设备方面,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依赖进口,美国本土厂商几乎已销声匿迹。因此消费者在美国境内根本找不到替代采购渠道,美国人只能被动接受出口商的定价。
问:存在美国本土替代的行业表现如何?
答:合同重谈需要时间。以餐饮业为例:法国葡萄酒面临15%关税时,餐厅自然会倾向于提供本土酒。但纳帕谷赤霞珠生产商发现自身突然获得15%价格优势后,反而可能提价。这种动态调整需要更长时间。
问:耐克因关税损失10亿美元,通用汽车损失11亿美元,这是否意味着进口企业正在主动压缩利润空间?
答:对少数具备承受能力的巨头而言确实如此。但我认为这种状态难以持续——最终它们必然将部分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问:是否存在可供借鉴的历史先例,帮助我们预判本轮冲击?
答:答案是否定的。美国上次实施如此高的关税还要追溯到1934年——当时的经济开放度与当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基于那个年代的分析毫无参考价值。
相对具有参考价值的是2018年冲击(特朗普首轮加税时期)……美联储研究发现,当时关税在数月内就近乎全额传导至价格体系。但关键区别在于:当年无人相信关税会真正落地,企业也毫无防备——这与当前情况截然相反。
问:你是否认为关税终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答:是的,这也符合美联储的判断。问题只在于传导时长。
问:虽然价格影响备受关注,但关税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冲击同样不容忽视。具体影响有多大?
答:普遍测算显示:未来12个月将拖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0.75个百分点,到2026年底可能达1个百分点。虽非毁灭性打击,但影响已然显著。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抑制效应——虽然平均关税水平渐趋明朗,但具体协议仍缺乏细则。以医药产品为例,其关税待遇至今仍不明朗,这种不确定性正持续压制投资意愿。
问:关税今年已为美国财政创收1080亿美元(较2024年翻倍)……
答:确实,关税初期能带来可观收益。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若关税政策奏效,成功改善美国的贸易平衡,进口量会随之下降,关税收入也将同步减少;若政策失效,虽然联邦财政收入持续充盈,但贸易失衡状况只会进一步恶化。(编译/潘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