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印度似乎不再遮掩其意图,迎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态度让人意外。空军基地的戒严措施、莫迪亲自接待的破格安排,都表明印度对这次会晤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只是普通外交礼节。根据外媒的最新报道,王毅已于18日正式启程访印,而这是他三年来首次访问印度。
在这次接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方面的高规格安保和莫迪亲自出面迎接。印度政府显然看到了机会,将王毅的访问视为对外展示其外交成果的良机,尤其是在中印关系趋于缓和的背景下。虽然这一举动大概率是印度为了表明其外交立场,向国际社会传递积极信号,但从莫迪目前的处境来看,这一举措远不仅仅是为了“表态”这么简单。
目前,美印之间的关系正处于紧张状态。此前两国因关税、俄罗斯石油采购等问题产生了诸多摩擦,最近更是陷入僵局。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原定于25日至29日派遣贸易代表访问印度,但在未作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直接取消了此次访问。这使得原本计划中的美印双边贸易协定谈判再次被推迟,而印度方面则不得不应对即将生效的高关税政策。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和国内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莫迪无疑感到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王毅的访问为印度提供了与中国展开农业、经贸合作的机会。如果能与中国达成一些有意义的合作协议,印度的经济或许能够获得喘息的空间,避免在高关税的压力下崩溃,而莫迪也可以借此向民众交代,减轻自己的选举压力。毕竟,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政府政策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看其是否能够改善民众的生活。
不仅如此,印度还面临着国际压力,尤其是美国一直想把印度纳入“印太战略”,但莫迪显然并不甘心成为美国的棋子。因此,尽管没有关税和石油采购等问题的干扰,印度和美国之间依然在“利益不合”的情况下,渐行渐远。而在中印关系逐渐缓和的背景下,印度不仅可以获得地区内的支持,像尼泊尔、不丹等邻国也可能更加看重印度的战略地位。这将使印度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逐步增强,逐步走向更为独立的外交路线。
莫迪这次亲自接待王毅,显然把两国的经贸合作作为了核心议题。在美国高关税的压力下,印度的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制造业升级的资金和技术缺口,印度的产业链可能出现空缺,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中国恰好拥有印度急需的制造业经验、技术和资金。因此,莫迪希望放宽对中国的投资限制,鼓励中方企业在印度建立更多工厂,这不仅能帮助印度提升制造业水平,还能有效抵御美国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印度这次的戒严措施和莫迪的亲自接待,并非单纯为迎接王毅,而是通过此次外交活动寻求突破。美印谈判的失败,以及印度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压力,迫使印度必须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找到一条出路。因此,这次王毅与莫迪的会晤,可能将决定两国未来关系的发展走向,也为印度争取更多外交成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