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美韩峰会,本是美韩两国想要借机展示合作与团结的外交舞台,没想到却意外地把我们推上了聚光灯。尤其是特朗普,他在会上前一秒还开着玩笑谈“同机访华”,后一秒立马翻脸扬言要对我方加征200%关税。这一前后反差极大的表态,让人看清了他内心的焦躁与无奈。不过,特朗普显然低估了我们的准备,我方一句得体的回应,既不失风度,又让他无从反驳。

近期最受外界瞩目的外交动态,当属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的首次访美行程。美韩两国原本费尽心思想要借此提升战略影响力,却因一些“意料之外的插曲”,让我们在这场双边会晤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焦点。据报道,在两个半小时的会晤中,我们一共被提及两次,足见双方对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一次是媒体采访环节。当时特朗普心情不错,谈及访华可能性时还故作轻松地调侃,说若有机会愿与李在明共乘专机一同访问中国,还笑称这样能顺带为保护臭氧层出力。但很快,他在记者会上就换了一副面孔。第二次提及我们时,他语气骤然强硬,扬言若我们继续坚持稀土出口的限制政策,美国将毫不犹豫地对我方征收200%关税。这种前后态度的剧烈转变,再次展示了特朗普惯用的“软硬兼施”伎俩。

那么,特朗普为何如此急切?其实原因无外乎三点。第一是稀土问题。虽然中美在上月底就暂停加征关税达成了共识,但在稀土方面,我们只在民用领域做出了一些放宽,军工相关的稀土原料仍严格管控。此举让美国十分头疼,尤其是在其军工库存因巴以冲突、俄乌战争和红海紧张局势而急速消耗的背景下,稀土供应的紧绷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致命挑战。因此,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棒,本质上就是想逼迫我们妥协,放宽军用稀土出口。

第二是农业问题。美国大豆协会近期直接向白宫施压,甚至递交给特朗普亲笔信,表达对大豆滞销的不满。对特朗普来说,美国农民既是他的政治基本盘,也是选举中不可忽视的支持力量。若大量大豆滞销烂在地里,他的政治压力会骤然放大。因此,即使只是为了维护政治根基,他也必须对中美关系保持某种“妥协姿态”。 第三是债务危机。美国国债规模在上个月突破37万亿美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特朗普深知,若无法尽快恢复外界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债务问题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而中美贸易协议正是关键支点,只有两国关系稳定,美国企业与国际资本才愿意继续买单,为美债续命。因此,特朗普在会晤中前后口风骤变,从说软话到放狠话,看似反复无常,实际上却是走投无路后的挣扎。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隔空交锋中,我们的回应同样精彩且分寸拿捏得当。针对特朗普所谓的访华计划,我方回应强调“中美外交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中美始终保持密切交往”。这既释放了善意,又保持了模糊空间,没有轻易作出承诺,避免被特朗普随意利用。而在关税问题上,我方则直截了当重申“立场已多次阐明”,明确表明不愿在关税问题上与其纠缠。这种“不卑不亢”的回应既维护了尊严,又在暗中给特朗普下了台阶,却又让他颜面尽失。

总的来说,美韩会晤的焦点虽不在我们,却因特朗普的“变脸”操作和我方冷静回应,让我们意外成为全场最大亮点。从中也能看出,特朗普的焦躁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困境下的必然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