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迄今已进入第四个年头,随着战线持续延展和冲突不断推进,俄罗斯展现出更为扎实的综合国力与更为厚重的作战储备。面对俄军的凌厉攻势,乌克兰不仅要解决本国兵员短缺的问题,还要承受西方援助可能下降的现实压力。在这种复杂态势下,俄军的攻势仿佛越打越顺,战线上的优势日渐显现;而乌方则在近期多次失地,损失惨重,颇有被动防守之势。
最近在所谓的夏季攻势中,俄军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据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披露,从三月开始至今的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俄军已成功夺取约3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覆盖了包括149个居民点在内的广阔区域。这一轮突破让前线的战略主动权基本掌握在俄方手中,乌军则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防线多处受到持续性的冲击与撕裂。
此外,俄罗斯国防部还对外公开了春夏季军事行动的视频资料,画面中清晰呈现了俄军控制区的具体分布、部队编组与防守部署等细节。可以说,俄军通过大规模的地面推进结合强劲的火力覆盖,确实实现了数量级的地盘收获。这种胜利当然值得称道,但更重要的是,俄军在扩大控制区的同时,也显著削弱并消灭了乌军的有生力量,打击了对方的持久作战能力与反扑潜力。
据俄罗斯国防部在8月29日发布的战报,乌军在过去一周(8月23日至29日)的整体损失已经超过8850人。在地势走向上尤为关键的第聂伯罗-顿涅茨克方向,乌军损失甚至超过2700人,还包括了一辆德制豹式坦克以及11辆北约制装甲车在内的34辆各型装甲战车。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单日数次突击的激烈程度,也反映出乌军在前线的抵抗承压程度日益加剧。
从长远看,乌军面临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兵力短缺。尽管当前俄军推进的速度在某些阶段看起来并不算快,但一旦乌军的兵力损失达到一个临界点,俄军就可能凭借兵力优势,在横跨千余公里的漫长战线上撬出一个突破口。届时,乌军很可能陷入“兵败如山倒”的态势,俄军有望在短时间内夺取大片土地、并将乌军主力挤压出战线。
据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俄媒俄通社报道,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人力已经严重短缺,因而被迫转入防御态势。由此可见,若战争持续一段时间,乌军的兵力紧张只会愈发凸显。北约方面至今尚未直接派遣地面部队援乌,这使得乌军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难以获得有效的补充与轮换,兵力对比很可能成为决定俄乌战局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数十万大军的持续压制,最终很可能对乌军形成致命性的打击与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