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于8月24日至26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了气氛融洽的会谈。然而就在李在明结束访美行程后的第十天,美国方面采取了一项令人意外的行动。9月4日,美国执法部门在佐治亚州对一家韩国工厂展开突击检查,当场拘捕了475名工作人员,其中韩国籍员工超过300人。美国当局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人员涉嫌非法居留,包括非法入境、签证过期以及缺乏合法工作许可等情况。 这家被检查的工厂由韩国两大知名企业LG新能源公司和现代汽车公司联合投资兴建,主要从事电池生产业务。工厂目前正处于建设的关键阶段,原计划于明年正式投入运营。此次突发事件导致工厂的生产计划被迫推迟。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特朗普总统公开表示支持此次执法行动,而李在明总统则指示韩国驻美使领馆全力应对,目前韩国驻美大使馆和驻亚特兰大总领事馆已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政府进行交涉。

这一事件的发生正值美韩两国就关税问题进行紧张谈判之际。美国在此次谈判中向韩国提出了多项苛刻条件,其中包括要求韩国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虽然韩国方面已经同意这项投资计划,但美国政府的此次行动却令人费解。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原因。

首先,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本土就业机会。然而在这家韩国工厂中,韩国员工占比过高的情况引发了美国方面的不满。美国民众普遍认为外资企业应当优先雇佣本地员工,以降低美国的失业率。但实际情况是,韩国企业更倾向于从本国引进技术工人。一方面美国员工对薪资福利要求较高,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在高端技术岗位方面,美国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而一些辛苦的基层工作又难以吸引美国求职者。这些因素都导致韩国企业不愿大量雇佣美国员工,这也是美国制造业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不仅要求韩国进行巨额投资,还试图掌控这些投资项目的运营权和收益分配权。这意味着韩国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后,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不公平的要求自然遭到韩国方面的拒绝。在美国看来,既然韩国企业不愿配合,就必须采取强硬手段施压,于是便有了这次针对韩国工厂的突击检查行动。

这一事件无疑会给美韩关系蒙上阴影,使本就陷入僵局的关税谈判雪上加霜。有观察人士指出,美国此举暴露出其在国际经贸往来中的霸权主义作风。事件的发展态势值得持续观察,它可能对未来的美韩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