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27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9月24日刊登题为《高关税时代谁是赢家?》的文章,作者是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古泽泰治,内容编译如下: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开始对全世界征收单边高额关税,日本也未能幸免。虽然面向所有品类的对等关税都在谈判后有所降低,但适用于汽车等行业的税率依然达到15%。本文旨在梳理特朗普实施关税政策的目的及其主要对美国产生哪些影响。
关税政策的第一个目的是消除美国与所有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特朗普总统一直主张,美国的巨额贸易收支赤字源于贸易伙伴封闭的市场环境。这一观点在对等关税的计算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他将当前的贸易逆差完全归咎于贸易伙伴进口过少,并将在他看来导致进口过少的对象国的贸易壁垒换算为关税税率。
第二个目的是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制造业在美国整体就业中的占比正在下降,在特朗普政府看来,这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军舰和坦克生产能力的欠缺将让美国在“有事之时”难以自卫。之所以在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前,就已经开始对钢铁、铝制品和汽车及零配件加征高额进口关税,可以说也是为了重振制造业。
第三个目的是在经济和政治层面迫使相关国家让步。实际上,在经过为期两周的谈判后,特朗普政府的确从贸易伙伴那里获得了诸多经济领域的让步。比方说日本,作为将对等关税税率降至15%的交换,日本同意扩大以大米为主的农产品进口,并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
关税政策能否给美国带来利益,主要取决于关税会在多大程度上转嫁至美国国内价格。首先我们尝试从理论层面展开讨论。
特朗普总统经常声称“关税由出口国承担”,这意味着0%的转嫁率。相反,100%的转嫁率意味着全部关税都由进口国承担。
小规模经济体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于小国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的,其出口供给曲线是平坦的。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小国主动征收关税,其转嫁率将达到100%,从而给自己造成巨大负担。然而,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会导致全球供应大幅增加,进而推高国际市场价格,鼓励进一步增加供给。换句话说,即便大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向上抬升,关税也不会完全转嫁到其国内价格上。
那么,此轮加征关税措施的转嫁率究竟有多高呢?根据哈佛大学教授阿尔贝托·卡瓦洛等人的研究,受关税影响,今年3月至8月美国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上涨了约5%。但鉴于关税平均涨幅远超10%,这个转嫁率并不算高。因此,至少目前来看,关税不太可能对美国那些面临激烈进口竞争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复苏做出重大贡献。
这对改善贸易收支有何影响?当前面向全球的关税政策必然会导致美国进口减少。然而,进口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贸易逆差的改善,因为进口减少也会导致出口减少。
短期内,进口减少会降低对外汇的需求,并推高美元汇率。结果,美国产品在海外的价格上涨,导致美国的出口减少。从中长期来看,保护性关税会促使劳动力等生产资源向与进口商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行业转移,从而对出口导向型产业造成压力。
历史上,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其进口额和出口额都有着相似的波动趋势。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由于进口需求激增,特朗普第二届政府就职后不久,即今年1月至3月,美国的贸易收支状况急剧恶化。但在之后,进出口额均已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如果关税政策长期持续,自然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美国制造商来说,关税导致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价格上涨并非好消息。然而,如果关税也能提高美国本土产品的价格,其负面影响就会减弱。
此外,为规避关税而增加对美直接投资,也将有助于制造业的复苏。首先,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贸易规模收缩不会造成特别大的损失。其次,如上所述,不完全的关税转嫁率可能会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特朗普的关税的确可能使美国部分受益。然而,它将给美国以外的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外,依靠保护主义生存的行业最终将失去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这也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我们绝不能忘记,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非歧视原则”正在被忽视。这种对基于规则的贸易的漠视最终会成为“回旋镖”,拖累美国经济。(编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