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中国祭出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回应,迫使整个西方世界认识到试图用经贸手段封锁、遏制中国发展行不通,没有金刚钻根本干不了瓷器活。
于是西方国家转而开始在稀土问题上做文章,提出了鼓励西方企业开采和提炼,从废品中重新提炼稀土磁铁等举措,但无论如何在中国的技术优势面前,这些举动都收效甚微,不可能解决西方国家重度依赖中国稀土的现状。
既然从初加工角度无法解决问题,西方国家就只能另寻他路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日前七国集团(G7)和欧盟,打算动用行政手段干预稀土供应链,改变被中国卡脖子的状况。
观察者网9月25日报道称,路透社独家消息显示,G7和欧盟现在正在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促进其生产,同时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征收关税和所谓碳税。
路透社声称,一名消息人士透露本月早些时候,G7技术团队及澳大利亚在芝加哥举行了会晤,讨论是否在关键矿产领域提高外国投资的监管门槛,试图通过这种方法限制企业对华投资,但G7对于是否直接对抗中国存在不确定性。
这名消息人士还说另一种方案是可能设定本地内容规则,或者在公共采购招标中限制从特定国家采购的稀土配额,但G7国家同样存在意见分歧。
除此之外,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芝加哥的会晤还讨论了对中国稀土和小批量金属出口征收关税或所谓碳税,具体税率将根据其生产中使用的非可再生能源比例计算。
至于欧盟,路透社在报道中说,也在探索价格下限、联合采购和G7内部互惠协议等各种想法,但尚未做出决定。
其实西方国家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的迫切心情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具体措施上反倒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设置价格下限一说,基本上就是乱打王八拳,丝毫没有逻辑可言。
按照G7和欧盟的思路,设置价格下限之后,等同于为中国廉价稀土设置了一个准入门槛,能够有效防止大规模进入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倾销”,通过这一做法既可倒逼中国改变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又能鼓励本国稀土企业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看起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要回到现实中就会发现同样行不通,最核心的问题仍然在于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
要知道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拥有超过90%的控制权,相当于稀土定价权和供应链的核心环节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用设置价格下限的方式摆脱对中国依赖,岂不是在开国际玩笑。
这就好比西方明明没有某件商品,却非要给这件商品设置一个交易底价,真正持有该商品的国家只会对这种行为白上一眼,再问一句“你们到底想不想买”,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这就是西方在自取其辱还要沾沾自喜。
与其搞这些无用功,西方国家倒不如放弃对华敌意,好好与中国谈合作,毕竟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互利共赢,搞尔虞我诈这一套,骗的了自己骗不了别人,更何况遏制中国发展这件事,现实不是已经告诉西方国家,不可能成功了吗?又何必总是一副情绪激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