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耿光
这家去年6月以40.5港元/股登陆港股的公司,在短短3个月内上演“跳水”行情。 截至10月6日收盘,该股股价报677港元,期间跌幅达34.59%,市值蒸发超700亿港元。
老铺黄金的近期走势与上市初期的狂热形成鲜明反差:2024年6月28日年上市后,其股价2024年全年涨幅接近500%;进入2025年延续涨势,截至7月8日收盘,该股股价报1082港元,较其40.5港元/股的发行价飙涨26倍,成为港股史上第十只“千元股”。
然而,今年6月28日的解禁潮令股价承压——6905.07万股限售股(占总股本39.99%)流通,黑蚁资本、复星汉兴等早期投资方借机清仓离场。
公开资料显示,老铺黄金始创于2009年,总部位于北京东城区,是国内最早推广“古法金”概念的品牌。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公司在16个城市共开设了41家自营门店,全部位于包括SKP系(6家)和万象城系(11家)在内的具有严格准入要求的29家知名商业中心。
据老铺黄金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增长285.8%;经调整净利润达23.5亿元,同比增长291%。
虽然2025年半年报数据亮眼,但未能挽救股价颓势。读创财经分析,其光鲜业绩背后或藏着诸多隐患。
一是毛利率下滑,现金流持续“失血”。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38.1%,同比下降3.24个百分点。公司方面解释称,是由于2025年上半年公司仅于2月进行了1次价格调整(一般每年调价2~3次),而调价后黄金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影响了毛利率。
同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2.15亿元,这已是连续三年为负值(2023年-0.29亿元、2024年-12.29亿元)。这也与同行业企业经营现金流保持正值形成反差:周大福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分别为138.36亿港元和102.55亿港元;周生生2023年和2024年的经营所得现金则为21.6亿港元和17.76亿港元。
尽管业绩爆发性增长,老铺黄金却陷入了“越赚钱,越缺钱”的财务怪圈。
二是存货与应收账款双高。2025年上半年公司86.85亿元存货较年初激增46亿元,同比飙升311.90%,占流动资产比重达68%;应收账款8.44亿元,较2024年年末上升0.43亿元,同比大增128.29%。
更诡异的是 “分红悖论”:公司一边靠增发新股(今年5月启动26.98亿港元配股融资)和新增18.1亿元银行贷款“补血”,一边却实施高分红——2024年派息6.88港元/股,2025年中期再拟派发每股人民币9.59元的高额中期股息,派息率高达72%~73% ,引发“融资+高分红”的争议,同时也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老铺黄金频繁提价引发争议。8月25日,老铺黄金再度提价10%~12% ,被消费者质疑“先涨价后促销”套路。
此外,老铺黄金门店常年排队催生黄牛代购产业遭诟病。2025年2月25日老铺黄金调价前,全国多家门店上演“排队抢货”的火爆场景。更严重的是,部分代购以高折扣吸引消费者,却出售假冒产品,有的甚至进行“一物多卖”的诈骗行为。
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显示,老铺黄金因市场调价问题,存在多起价格投诉,还涉及不履行国家规定的三包义务问题,消费者要求赔偿损失,退赔费用等。
老铺黄金的创始人徐高明曾立下雄心:“卖黄金的,如果比不过卖皮具的,我们要回去反省一下。”然而,资本市场似乎正在失去耐心。短短3个月,700亿港元市值蒸发的背后,是投资者对于公司能否持续维持高增长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