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387亿美元,较8月末上升165亿美元,升幅为0.5%。
同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 9月末黄金储备为7406万盎司,上月末为7402万盎司,较8月增加4万盎司,实现连续第11个月增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外汇储备余额刷新2015年12月以来新高,表明我国防范化解金融冲击的能力持续提升,而黄金储备的同步增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风险抵御能力。在国际金价与外汇储备形成“双稳”格局的背后,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波动的系统性安排。
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导致9月外储规模上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9月份,受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震荡,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9月份,受美国就业数据疲软影响,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全球资产价格整体上涨,美元指数则低位震荡。
汇率方面,9月份,美元指数收平于月初的97.8,前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已有充分定价,美元阶段性下跌压力基本释放。非美货币相对疲弱对美元亦有支撑,资产价格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7%,美股延续强势上涨,对我国外汇储备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创2015年12月以来新高,并已连续两个月升至3.3万亿美元之上。这主要是受年初以来美元大幅贬值,美债收益率显著下行,以及全球主要股指上涨的影响。考虑到当前外储规模已处于3.3万亿美元以上的偏高水平,且9月央行增持黄金规模有限,不排除后续央行将外储规模控制在适度水平区间的可能。
央行在全球金价创纪录之际继续扩大黄金储备
9月末我国官方黄金储备连续第11个月增加,但增量仍处于低位。
回顾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加之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带动当月国际黄金市场延续强势上涨态势,金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9月份国际金价累计上涨10%以上,创2011年8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10月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盘中一度突破40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
市场人士指出,本轮黄金上涨主要由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随着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美元长期价值,黄金正成为各国央行资产组合中的战略性对冲工具。展望未来,尽管短期存在技术性回调风险,但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冲突持续、美元走弱等因素支撑下,黄金价格有望继续上行。
3月以来,央行每月小幅增持黄金储备,量级均低于10万盎司。在金价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9月央行增持黄金规模降至2024年11月恢复增持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出我国央行继续在优化储备结构、扩大黄金储备规模和控制增持成本等目标间保持动态平衡。
王青指出,近期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原因是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而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
事实上,近期央行在国际金价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新高过程中持续小幅增持黄金,释放了优化外汇储备的清晰信号。截至2025年9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占比为7.7%,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出发,未来需要持续增持黄金储备,适度减持美债。此外,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