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计划提高钢铁关税并大幅削减进口配额”,以此来为该地区钢铁业提供“强有力的永久性保护”。
据报道,欧盟拟上调钢铁关税的消息已在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中引发恐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股价应声暴跌。业内人士警告称,这些措施可能会加剧本已拖累行业增长的成本压力。
欧盟委员会周二发表的声明显示,将进口钢铁产品的免税配额削减近一半,并将超额装运的关税从25%上调至50%。据一名官员证实,尽管该举措针对全球,但可能主要是为了抑制中国对欧出口。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是欧盟最大的钢铁产品进口伙伴,2024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价值125亿欧元(约合145亿美元)的钢铁产品,占欧盟进口总额的37.3%。
针对欧盟公告,行业游说团体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表示该提案过度严苛,可能会对汽车制造商产生通胀影响。据信,消息发布后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当天就宣布下调了2025年的财务预期。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对钢铁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是有必要的,但欧洲钢铁行业正在经历脱碳转型,且欧洲汽车行业已经面临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适应新安全法规等的困境,这可能将显著增加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生产压力。
钢铁是汽车制造中仅次于铝的第二大原材料,平均每辆车的钢铁成本占比可达总材料成本的10%-15%。欧盟此次将超额进口的关税从25%提升至50%,意味着欧洲汽车制造商每辆车的平均生产成本增加数百欧元。
事实上,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昂的能源成本,许多主流厂商的净利润率已长期徘徊在5%-8%的区间,此次成本冲击将直接侵蚀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欧盟对本土钢铁业的保护客观上削弱了被视为欧洲工业的核心产业汽车制造业,尤其是在关乎未来的电动汽车转型赛中,这或将成为一个致命的负担。
在10月7日公布该限制措施后,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将进行审议。如果获批,待2026年6月欧盟现行措施到期,这些措施即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