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25万亿元,较7月末增长超1万亿元,增幅为3.34%。继4月末突破33万亿元、6月末突破34万亿元、7月末突破35万亿元后,公募基金规模站上了36万亿元的新台阶,这是今年以来第5次创下历史新高,也是2024年以来第11次刷新纪录。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元大关,是权益市场回暖、投资者信心恢复的体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这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居民财富管理的吸引力,也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随着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居民资金逐渐从传统的储蓄转向更加多元化的投资。
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表现强劲,权益类基金大放光彩。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权益类基金长期配置价值突出,兼具较大波动性与更高的潜在收益率,与宏观经济走势有较高关联度。8月末,股票基金规模为5.55万亿元,较7月末增长超6000亿元,份额增长796.68亿份;混合基金规模为4.16万亿元,较7月末增长超3000亿元,权益类基金成为推动公募基金规模整体增长的主力军。
受近期市场持续回暖带动,投资者对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意愿高涨。下半年以来,A股持续震荡上行,8月沪指累计上涨达到7.97%,为近11个月最佳表现;深证成指涨15.32%;创业板指涨24.13%。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A股回暖与存款利率下行共同促使资金从储蓄转向权益市场。
发行端持续上新,助推基金规模增长。若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万得数据显示,8月新成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1020亿份,其中,股票基金发行份额472亿份,混合基金发行份额约为143.57亿份,权益基金新发份额占整体发行的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逐渐显现。在权益基金表现强势的同时,此前担当公募份额增长主力的债券基金却出现规模和份额双双下滑。“尽管短期内债券基金面临一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债券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娄鹏飞认为,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的逐步调整,债券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回暖;另一方面,政策层面对于债券市场的发展仍持支持态度,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宽松,推动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上行。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改革创新利好市场。从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到今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出台,再到近期《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公募基金发展迎来了越来越好的政策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表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持续推进将会给优质服务留出更多成长空间,这些优质服务或将包含贴心的投资者教育、多元化的产品设计、更加细分的风险管理等。
展望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应在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更好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真正实现以投资者为本,做到基金赚钱、基民也赚钱。田利辉建议,应深化长周期考核,让基金经理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创造”;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精准支持新质生产力;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含权中低波动型、资产配置型等多元化体系,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经济日报记者 尚 咲 马春阳)
下一篇:老币圈人贾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