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与信誉,净化货币流通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中信银行天津华谊支行9月集中组织开展了以“筑牢货币安全网,守好群众钱袋子”为主题的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宣传效果。
一、精心筹备,筑牢反假宣传活动基础
支行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月活动,将其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紧密结合当前反假工作形势,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售假新动态及农村地区现金使用环境等焦点问题,制定详实的活动方案,准备了充足的宣传物料,并对参与宣传的员工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宣传内容准确、规范、统一,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与物资保障。
二、三维发力,构建反假宣传立体矩阵
阵地前置化:让反假知识“看得见、问得到、带得走”
支行充分发挥营业网点主阵地作用,在大堂显著位置设立“反假货币宣传咨询台”,安排员工轮值,主动向办理业务的客户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人民币防伪特征、假币识别技巧(如“一看、二摸、三听”)、假币处置规定(如“凡收必慎、凡疑必鉴、凡假必缴”)等。利用客户等候碎片化时间,开展“一分钟微课堂”,通过真币实物对照、紫外灯演示等方式,让客户“沉浸式”体验,使反假宣传融入日常服务,触达每一位来行客户,实现“办理一笔业务,接受一次提示”。
线上云端化:让反假问答“触手可及、广为传播”
支行积极响应并全力推广“2025年反假货币知识网络问答答题活动”,通过厅堂人员引导、朋友圈宣传、客户微信群转发等多种渠道,广泛动员存量客户及社会公众参与线上答题。员工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并分享,有效扩大了宣传活动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利用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提升了反假知识普及的覆盖面。
外拓精准化:让反假宣传“下沉基层、直达人心”
首先,聚焦农村地区。针对滨海新区农村地区反假意识相对薄弱的现状,创新采用“本地员工辐射家乡”模式,组织家住滨海新区的员工,利用工余时间深入周边村镇、集市,向当地居民发放宣传折页,用当地方言讲解假币识别方法,并结合案例宣讲持有、使用假币的法律后果,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的防假辨假能力和守法意识,助力打造安全、放心的农村现金使用环境。
其次,紧盯互联网业态。对在本行开立账户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抓住企业来支行办理业务的机会,进行重点宣传,提示其关注网络支付环境下可能伴生的假币风险,督促其加强内部现金收付管理,完善风控措施,严防利用平台渠道进行假币交易或欺诈。
最后,关爱重点人群。组织外拓宣传小队,深入周边社区及商户,向老年人、个体工商户等现金使用频率高、易受假币侵害的群体发放宣传折页,进行“一对一”、“小而精”的讲解,耐心解答疑问,切实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本次反假货币宣传“精准滴灌”、“靶向发力”,使社会公众尤其是农村居民、老年人、商户等重点人群的假币识别能力与风险防范意识大幅提升,“守好群众钱袋子”初见成效。同时,进一步普及了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了公众“抵制假币、人人有责”的法治观念,对遏制假币流通、净化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中信银行天津华谊支行将建立反假货币宣传长效机制,将反假知识宣传融入日常金融服务中,持续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