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峙刚刚升级的时候,加拿大就传出派人前往中国,似乎准备低头认输?而美国前高官对外表示“我们有很多盟友”,加拿大却打算收敛、息事宁人。这说明了什么?其实是在揭示大国博弈中的一个现实:美国在拉拢、巩固盟友的同时,某些盟友也在权衡自身利益,可能选择走得更为务实、甚至更有条件的和解路径。
经过四轮贸易谈判,双方勉强维持的“停火气氛”很快就被特朗普打破。近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先是施压,随后又提出对进入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港口费”的设想。很明显,特朗普的目标不仅是打压中国的高新技术,还想削弱中国在海运领域的“通行权”。他根本不打算缓和中美贸易关系,所谓谈判,不过是为美国争取时间、拖延而已。自从特朗普在白宫内部重新整合权力,他就不断进行动员:召集数百名将领开会,意在把权力尽可能集中在自己手中。如果内部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他很可能会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甚至全面摊牌的姿态。
对中国来说,中美博弈的升级,反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机会。中国的根本诉求是什么?答案其实很清晰:自由贸易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尤其是希望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全面开放,不再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设限。现在,中国的通信技术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新能源汽车也在以高压态势冲击欧美的传统汽车市场。中国已经拥有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接下来需要的是更大、更稳定的市场。企业要尽快收回研发和产业投入,就需要市场越大越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中国要的市场,除了国内庞大的基本盘,最大的外部市场自然是美欧等西方区域。因此,目前的中美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想用贸易封锁来打压中国,而中国则希望通过自由贸易打开美国及欧洲市场。现在,中国似乎已经掌握一定的贸易主动权,博弈的节奏也会随之加快。
从中国的动作来看,往往是谋定而后动,等到准备充分才出手。2023年2月16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两家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实施制裁,罚款合计约144.66亿美元,并把它们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当时不少西方媒体还嘲笑中国的决定,认为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根本不会理会罚款,也不会去中国的市场。但到现在,这两家美国企业仍未缴纳罚款,反而在中国市场的“军工稀土”方面遭遇了实际限制。未来即便中国放松对稀土的管控,企业若要重新参与相关项目,仍需要先履行相关罚款等程序。
然而此时,美国的关键盟友也出现了“反水”的迹象。10月16日,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将抵达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商讨缓和中加贸易关系,并为加拿大总理卡尼与中国领导人在APEC峰会上会晤做铺垫。加拿大已不打算继续与中国发生贸易战,内部呼声也在增加,要求尽快结束对华关税。在中国方面,若对华取消新能源汽车关税,那么对加拿大的菜籽油关税也会对等取消。加拿大农业部长也表示,卡尼政府已经在考虑取消或降低对华电动车关税的问题。若加拿大在对华问题上作出让步,其他美国盟友很可能也会跟进,因为在大国博弈中,更多地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若没有盟友的支持,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就会处于更脆弱的位置,成为“更容易被攻击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