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命令,赦免了前币安首席执行官赵长鹏!
这一消息让两年前那场震动全球金融圈的监管风暴再度成为焦点,2023年11月,币安及其掌舵人赵长鹏因违反《银行保密法》、未落实反洗钱规定,被迫接受43亿美元罚款并退出美国市场,赵长鹏本人也辞去CEO职务、缴纳5000万美元罚款后,于2024年服完四个月监禁。

2023年,美国司法部对币安发起的调查揭开了这家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合规漏洞。
检察官在庭审中明确指出,币安长期未能建立有效的反洗钱系统,累计未报告超过10万笔可疑交易,其中不乏与恐怖主义融资、儿童剥削相关的非法资金流动。
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作为跨国金融交易平台,加密货币交易所本应承担“守门人”职责,通过客户身份验证、交易监测等机制防范非法资金流动,这也是美国《银行保密法》的核心要求。
但调查显示,币安为追求用户增长和交易规模,在多个环节刻意简化合规流程,甚至对高风险地区的用户交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终的处罚力度创下加密行业纪录:币安被永久禁止在美国境内开展业务,同时需支付43亿美元罚款,这一金额远超同类金融违规案件的处罚标准。
赵长鹏作为时任CEO,因对公司合规体系缺失负主要责任,不仅辞去职务、缴纳5000万美元个人罚款,还在2024年被判处四个月监禁,成为首个因加密货币合规问题入狱的行业头部高管。

彼时,外界普遍认为,币安想要重返美国市场已无可能,毕竟43亿美元的罚款和“涉及恐怖主义交易”的污点,足以让任何监管机构望而却步。
但谁也没料到,一年后的政治风向转变,会为这件事埋下逆转的伏笔。
特朗普对赵长鹏的赦免,与其对加密货币行业的态度转变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这位曾经的“加密货币批评者”,如今正以“行业守护者”的姿态活跃在公众视野中,这种转变背后藏着清晰的利益轨迹。
2019年至2021年间,特朗普多次公开抨击加密货币,称比特币“不是钱”“价值凭空而来”,甚至直言其“看起来像个骗局”,警告它可能助长毒品交易等非法活动。
但到了2024年,这种态度突然180度转弯:在当年7月的比特币大会上,特朗普高调宣称“要让美国成为世界加密货币之都、比特币超级大国”,还承诺推动加密货币开采和铸造的本土化。

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加密货币行业成为重要的政治献金来源,硅谷加密货币投资者大卫·萨克斯、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等“大佬”不仅亲自游说特朗普,还为其举办筹款活动。
更直接的关联出现在商业层面:2024年10月,特朗普家族主导成立了加密货币风险投资公司“世界自由金融”(WLFI),小唐纳德、埃里克等特朗普子女分别担任“Web3大使”“DeFi远见者”等核心职务,特朗普本人则以“首席加密货币倡导者”自居,家族可拿走公司75%的净收入。
这家公司成立后迅速崛起,2025年3月完成5.5亿美元治理代币销售,仅特朗普及其合作伙伴就从中获得3.9亿美元报酬,资金来源直指加密货币投资者。而币安正是WLFI的重要支持者。
2025年初,币安通过接受其发行的1美元挂钩稳定币USD1,为这家特朗普家族企业提供了关键的交易流通支持。
这种商业往来并非偶然,早在2025年3月,就有报道称特朗普家族代表已就入股币安美国公司展开谈判,当时赵长鹏正积极寻求赦免。

“特朗普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赦免了赵先生,这终结了拜登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战争。”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公告中强调,赵长鹏案“没有欺诈指控,也没有可确认的受害者”,暗示前政府的处罚存在过度倾向。
但这种说辞很快遭到多方质疑,争议的核心集中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权力与资本的关联性争议。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资深成员伊丽莎白·沃伦直接谴责此举“存在腐败”,她在声明中指出,特朗普家族从加密行业获取巨额利益的同时,赦免了曾为其家族企业提供支持的赵长鹏,这种时间线的重合很难用“巧合”解释。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并未像以往总统那样将资产纳入保密信托,其家族直接控制商业版图,这种“公私不分”的状态让利益冲突风险陡增。
币安若重返美国市场,特朗普家族无论是已有的加密业务还是潜在的入股计划,都可能从中获利。

美国司法部2023年的调查文件显示,币安未报告的可疑交易中确实涉及恐怖主义融资等严重违法活动,43亿美元罚款和四个月监禁是基于违法事实的判决结果。
法学界人士指出,总统赦免权虽属宪法赋予,但应基于司法纠错需求,而非为特定行业或个人“开绿灯”。
更耐人寻味的是,赵长鹏并非特朗普赦免的首个加密行业人物,此前丝绸之路平台创始人罗斯·乌布利希等也获得赦免,这种集中赦免引发了“监管标准双重化”的质疑。
最后是监管政策的连贯性争议。拜登政府时期对加密行业采取严格监管态度,除币安外,多家交易所因合规问题被处罚。
而特朗普上台后,不仅通过赦免释放宽松信号,还推动签署行政命令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试图为行业“松绑”。
这种政策摇摆让市场陷入困惑:加密行业的合规底线究竟是什么?反洗钱等金融安全规则是否会因政治周期而变化?

面对质疑,特朗普给出的回应是“应许多好心人的请求”,同时对指控其滥用职权的《纽约时报》提起150亿美元诽谤诉讼。
而赵长鹏则在X平台公开致谢,誓言“竭尽所能帮助美国成为加密货币之都”,这句表态更让外界确信,币安重返美国市场的计划已提上日程。
尽管赵长鹏获得赦免,但币安想要重返美国市场,仍面临多重现实障碍。
最直接的问题是,赦免并未撤销2023年监管机构对币安“禁止在美国运营”的处罚决定。
法律层面,这一禁令基于交易所的违法事实作出,赦免仅针对赵长鹏的个人刑事责任,无法直接推翻对企业的行政处罚。
不过,行业分析普遍认为,赦免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为币安重启合规谈判扫清了最大障碍。
2023年处罚后,币安美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已从27%跌至1%以下,若想恢复业务,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提交新的合规方案,包括完善反洗钱系统、建立独立的美国地区风控团队等。
考虑到特朗普政府正推动加密行业监管放松,这些方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显著提升。

2023年的合规丑闻让不少美国用户对币安失去信心,即便监管禁令解除,如何重建信任仍是难题。
此外,美国本土加密交易所已借机抢占市场份额,币安若想夺回失地,需在合规透明度和用户权益保障上拿出更有力的举措。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场赦免事件折射出加密行业与政治权力的复杂关系。
加密货币作为新兴金融形态,既需要合理监管防范风险,也需要明确政策引导发展,但当权力与资本过度交织,不仅可能侵蚀司法公正,还可能为金融安全埋下隐患。
特朗普的“加密友好”政策能否平衡行业发展与风险防控,币安的重返之路能否打破“利益交换”的质疑,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深刻影响美国加密行业的未来走向。

结语
如今,赵长鹏的个人法律风险已解除,币安的“回家之路”也出现了曙光,但这场由“宪法权力”开启的转折,究竟是行业规范化的新起点,还是权力寻租的缩影?答案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