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驱动下,港股科技ETF的规模迅速暴增。
根据最新披露的基金2025年三季报,多只港股科技、医药等ETF在短短9个月时间,实现5倍、10倍甚至近20倍的规模增长。与此同时,港股消费ETF以及行业属性不明显的港股宽基ETF出现显著的资金赎回。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预期科技股在年末市场仍有不俗的吸引力,但考虑到投资收益率分布的不均匀已展露颇久,且内需改善的持续性或超预期,迎来周期触底的消费资产或有更大的投资机会。
热门行业ETF尽享规模盛宴
在热门赛道选择的主题策略下,不少科技、创新药、互联网三类行业ETF,在今年三季度期间出现规模飙升。
鹏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该ETF的资产规模已接近12亿元,而在今年1月初,该产品的资产规模约2.56亿元。此外,招商中证香港科技ETF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该ETF的资产规模跃升到14.63亿元,较6月末翻了一番,该产品在二季度末规模为5.9亿元,而在1月初,这只科技ETF的资产规模仅为1.2亿元,这意味着,招商中证香港科技ETF在今年前9个月时间内,规模增长超过10倍。
港股的互联网赛道也是资金争夺的核心对象。4月份刚成立的万家恒生互联网ETF是一只次新基金产品,规模仅为2.37亿元,而在最新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中,这只港股互联网ETF的规模已突破12亿元。
此外,创新药ETF更是资金南下港股市场的重要渠道,多只以港股创新药为核心对象的ETF产品均出现规模暴增现象,例如,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披露的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该ETF的资产规模已从1月初的3.8亿元,跃升到当期的77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9倍。
资金赎回集中两类ETF
资金在ETF赛道的布局,具有强烈的行业属性及赛道意图,港股的宽基ETF及消费ETF份额规模赎回明显。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港股的科技、互联网、创新药三大赛道ETF规模暴增的同时,行业属性不明显的港股宽基ETF,以及非热门的港股消费ETF的资产规模增长表现低迷。国内一头部公募披露,旗下一只港股宽基ETF的资产规模截至9月末仅为4773万元,而在1月初,该只ETF的规模为567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港股宽基ETF也披露,该ETF存在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出现该情况的时间范围为6月3日至9月30日,基金管理人已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港股消费ETF也是资金流入相对克制的对象,另一家大型公募也在三季报中披露,旗下港股消费ETF当前十大重仓股主要指向纯消费,包括农夫山泉、安踏体育、百胜中国、周大福、思摩尔国际等,截至9月末,该基金资产规模约为2.72亿元,较6月份的2.95亿元规模略有下降。
部分ETF还提示了规模下降带来的合同终止风险,根据华南某消费ETF发布的最新定期报告,截至9月末,该消费ETF的资产规模仅剩下约2898万元。该基金表示,ETF在报告期内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截至报告期末,以上情况未消除,基金管理人已经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基金经理判断机会雨露均沾
虽然资金在行业布局上强弱分化,但行情扩散的概率也在增大,不少基金经理判断科技仍有不小机会,但消费资产也将逐步开始补涨。
万家恒生互联网ETF基金经理杨坤乐观期待看四季度机会。他认为香港市场对国际资本流动敏感,因此成为资金流入的重要方向,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基本面方面,今年港股企业整体业绩已恢复正增长,净利润率和ROE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盈利状况持续修复。
“科技、医药和原材料板块表现突出,是整体增长的主要支撑,也与三季度的板块轮动表现一致。”杨坤强调,考虑到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正处于流动性宽松,以及基本面复苏共振的有利阶段,在AI产业持续催化下有望延续强势,互联网板块的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华南地区一位基金经理认为,预计四季度GDP增长4.5%左右,全年增长5%左右,大概率能实现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未来宏观政策要更加重视正向激励、改善和稳定预期的作用,更加重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牵引作用,更加重视宏观政策边际效果变化,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拳”效果,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财政政策适时加力,确保顺利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及时推出更大力度的增量政策,推动工业生产新动能充分涌现,判断未来国内出口或仍将保持韧性,内需改善的持续性或许会超预期,在政策支持下,四季度A股盈利有望小幅修复,为市场增添新动力,市场有望从流动性驱动的市场,逐渐转变为基本面改善的市场环境。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在三季度报中强调,传统消费赛道已经基本实现周期触底,一方面,人工智能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发展和权益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力量,而另一方面,政策“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也有可能成为四季度的重点,比如以供应链整合为核心的新商业,以国产消费品牌崛起和性价比消费为特色的新消费;产业重新布局和区域发展规划调整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孕育巨大的机遇。
赛道的强弱分化时间过久,也成为传统消费迎来机会的关键逻辑。相关基金经理判断,市场机会来自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底层逻辑的变化,投资收益率分布的不均匀已经展现在投资者面前,基金经理的使命就是找到在中国消费增长的过程具有长期成长性的公司。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