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现在 3900-4000 美元间震荡,国内沪金较前期高点跌超 8%。银行柜台前,大爷大妈攥着现金抢购投资金条,工行 200 克规格金条一度库存仅剩 14 套;但另一边,不少投资者晒出持仓截图哭诉 “刚买就套”。
真相是:金条热销的同时,三类 “伪黄金” 正在收割抄底者。广东省黄金协会数据显示,近一月因买错品种亏损的投诉量涨了 3 倍。这三种 “黄金” 看似诱人,实则买了就难脱身。

“1 克起买,每月攒一颗,跌了也亏不了多少”,短视频里的金豆成了 95 后新宠,广州东山百货这类小克重黄金销量涨了 2 倍。但这届年轻人没算明白 “隐性成本账”。
金豆的坑在 “高工费”。某品牌 1 克金豆卖 1300 元,同期沪金原料价才 920 元 / 克,溢价超 41%。银行金条的工费通常只占 2%-3%,而金豆工费占比高达 10%-15%。更糟的是变现难,回收店要么拒收小克重金豆,要么额外收 “检测费”,有网友卖 10 颗金豆,光手续费就亏了 800 元。
长沙大学生小林的经历很典型:每月花 1300 元买金豆,半年攒了 6 颗,金价跌了 10% 后想变现,到手只够买 5 杯奶茶。“以为是零钱理财,实际是给品牌交了手续费”。

“黄金 ETF 稳赚不赔,加 5 倍杠杆更刺激”,理财平台的话术让不少人动了心。但黄金 ETF 的风险,远比想象中高。
黄金 ETF 本身追踪现货金价,风险与金价波动一致,但加杠杆后完全变了性质。10 月 21 日伦敦金单日暴跌 6%,没加杠杆的投资者亏 6%,加 5 倍杠杆的直接爆仓。长沙某高校投资群里,37 人中有 22 人因加杠杆炒黄金 ETF 爆仓,人均亏损超 3 万元。
更隐蔽的是 “交易成本”。短期频繁买卖黄金 ETF,每次手续费 0.1%-0.3%,加上杠杆利息,就算金价不涨不跌,折腾几次本金也会缩水。有投资者三个月交易 12 次,手续费占了本金的 8%,成了 “给平台打工”。
专家戳破关键:黄金 ETF 适合长期持有,加杠杆只适合专业机构。普通人碰杠杆,就是用本金赌行情,十赌九输。
金店推出的 “刻字金条”“生肖金条”,打着 “投资 + 收藏” 旗号,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这类工艺金条,才是最容易被套的 “重灾区”。
溢价高得离谱。中国黄金某生肖金条,原料价 920 元 / 克,售价却要 1180 元 / 克,溢价超 28%。北京菜百销售员坦言,工艺金条的溢价是普通金条的 5 倍,“买 100 克就亏 2.6 万元,金价得涨 30% 才能回本”。
收藏价值更是噱头。回收时,金店只按普通金条计价,所谓的 “定制工艺” 一文不值。有阿姨花 47 万买了 500 克定制金条,想变现时回收价少了 12 万,“早知道买银行普通金条了”。

1、纯投资选两类:要么选银行投资金条,工费低、变现方便;要么选无杠杆的黄金 ETF,通过证券账户购买,避免平台额外收费。
2、算清 “回本线”:买任何黄金前先算溢价,溢价超过 5% 的直接放弃。公式很简单:(售价 - 原料价)÷ 原料价 ×100%,就是溢价率。
3、拒绝杠杆和短期交易:用闲钱的 5%-10% 配置黄金,不碰任何杠杆产品,持有周期至少 1 年以上。
最后提醒:银行金条热销,是因为它符合 “低溢价、易变现” 的投资逻辑。但黄金从来不是投机工具,而是资产配置的 “压舱石”。
金价跌的时候,更要稳住心态。别被 “迷你”“定制”“高收益” 迷惑,选对品种比抄底时机更重要。毕竟保住本金,才能在真正的机会来临时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