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终于同步下调关税,但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对中国表达了好感后,财政部长贝森特却突然反驳了他,这一事件也暴露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最近,中美两国先后开始落实吉隆坡会谈达成的共识,双方都对关税进行了调整。特朗普签署命令,将对中国的“芬太尼关税”从原本的20%降低至10%,并将10%的对等关税延长一年。而中国方面则宣布暂停对美国的24%关税,为期一年,但依然保留了10%的关税。
这一举动无疑让特朗普感到松了一口气。对美国来说,之前的高关税让许多美国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不得不将这些额外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民众生活负担加重。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美国的大豆,这有效缓解了农业州对特朗普施加的压力。
因此,不难理解特朗普为何在最近的一次70分钟专访中频繁提到中国——他在采访中提到了41次中国,还对中国大加赞扬。他表示,中美关系非常友好,并且与中国的合作将使美国变得更强大。
然而,就在特朗普夸完中国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却公开反驳了他的言论。贝森特宣称,中国是不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威胁称如果中国阻止稀土出口,美国将会提高关税。这一表态与特朗普之前的言论完全相悖。

贝森特为何敢如此公开反对特朗普?难道他是失去了理智?其实不然,贝森特的言辞正是美国对华战略中矛盾的直接体现。最近,《华盛顿邮报》曾报道,在中美举行釜山峰会之前,特朗普团队曾就英伟达芯片对华出口问题进行紧急磋商,但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导致特朗普在会谈时没有提到芯片问题。
在中美博弈中,芯片和稀土问题一直是关键。中方暂停了对稀土出口的管制,而美国在芯片问题上却没有提出真正有诚意的让步,这让贝森特感到不安。他担心中国可能会取消暂停稀土管制的决定,因此采取了反击的方式,试图主动占据有利位置。
事实上,这种美方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并非首次。每次中美达成某种共识后,美方总能找到借口实施新的制裁,结果往往是中方进行反制。这一次,贝森特在特朗普夸奖中国之后立刻反击,实际上是延续了美方“谈判—违约—再谈判”的惯常操作模式。

在面对美方这种策略时,我们更应清楚地认识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美中贸易委员会晚宴上的讲话,便直指美方的双重标准。他强调,美方不应做出虚伪的承诺,也不应在此时搞小动作,更不能打零和博弈的小算盘。此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表示,中方在对美政策上保持稳定,同时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