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黄金还猛:DRAM为何成为AI时代的“硬通货”?
创始人
2025-11-16 11:52:27
0

近期存储市场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魔幻。

16GB的DDR4内存条,去年同期价格178元,今年已经涨到517元,涨幅超过200%,但这还不是最猛的——部分内存产品价格涨幅达到700%,被评论为“电子茅台”、“比黄金还猛的‘理财产品’”。

一边是价格飙升,一边是“一芯难求”:从个人消费者到手机、电脑、服务器厂商还在持续抢芯,陷入“有钱也买不到”的困境。

这才只是个开始:集邦咨询对DRAM内存的价格预测一再上调;摩根士丹利近期的报告指出:我们正站在一个长达数年的“存储超级周期”的起点。在AI浪潮的席卷下,全球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正在经历一场史诗级的爆发。

但在市场的喧嚣中,有一个常识往往被非专业人士忽略,那就是“存储”二字背后的细分领域差异。

在半导体产业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老话:“得存储者得天下”。但翻开过去三十年的产业兴衰史,特别是站在今天AI算力的风口上,这句话应该被更精准地改写为:“得DRAM者,得存储。”

在这个超级周期里,DRAM内存芯片不是配角,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它在存储市场中规模第一、制造难度第一,更是AI算力的第一命门。

今天就来拆解一下,为什么DRAM才是半导体工业那颗难以摘取的“隐形皇冠”。

存储芯片间的物种隔离:大脑与书架

很多行外人容易把DRAM(内存)和NAND Flash(闪存)混为一谈,觉得它们长得差不多,都是“存数据的芯片”。

但它们其实完全是两个物种。

打个比方: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个书房,CPU是那个伏案工作的“教授”,NAND(硬盘)就是靠墙的一排排巨大“书架”,而DRAM(内存)则是教授面前那张昂贵的“办公桌”。

NAND的任务是“大”。它的核心逻辑是堆叠,怎么便宜怎么来,怎么能塞下更多东西怎么来。哪怕反应慢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断电后书(数据)不丢就行。

DRAM的任务是“快”。它是CPU这位教授思考时的“演算纸”,临时记录着思考要点。CPU处理数据的速度是光速级的,如果它每次都要转身去书架(NAND)上翻书,那电脑就会卡死。DRAM必须以纳秒级的速度,时刻跟上CPU的节奏。

这种功能上的天壤之别,决定了它们在物理结构上的“隔离”。

NAND的核心技术是堆叠,把存储单元像楼房一样盖起来,主要追求大容量;而DRAM的核心技术是在极微观的尺度下控制电流的瞬间吞吐,主要追求高速度。在AI时代,算力的瓶颈不在于书架上有多少书,而在于教授面前的这张桌子(DRAM)够不够大、够不够快。

制造的鸿沟:“盖楼”与“制表”不互通

既然都是芯片,都能堆叠,那能造好NAND的企业,是不是顺手就能把DRAM造了?

这是一个极其昂贵的误解。

从制造工艺的精度和难度上看,DRAM的难度更接近CPU,远高于NAND。

NAND的制造逻辑类似“盖楼”,当前NAND厂商主要在比谁盖得高,从128层盖到232层甚至300层。这确实很难,难点在于“垂直打孔”——如何在几百层楼里打通电梯井。

DRAM的制造逻辑类似“造表”。DRAM的核心是一个个极其精密的电容器,要在纳米级的空间里,制造出既不漏电、又能每秒钟充放电上亿次的微型电容,要求极为精密。

这就好比,NAND厂商擅长的是把钢筋混凝土砌到300层高,这是一个宏大的土木工程;而DRAM厂商需要做的是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出一座精密迷宫。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业内有一个残酷的共识:DRAM的制造难度,是NAND的数倍。 即使拥有世界一流的300层NAND制造能力,面对DRAM那极为苛刻的光刻精度和电容材料工艺,也无异于让一个优秀的建筑工去修瑞士机械表。

这不是“升级”,而是“转行”。

进军DRAM:一张昂贵的入场券

技术难度的差异,直接映射到了市场格局上。

NAND市场堪称巨头林立,有六七家玩家在“战国混战”,份额咬得很紧。

而DRAM市场则是寡头“修罗场”,幸存下来的只有几家——国外的三星、SK海力士、美光和中国的长鑫。

为什么DRAM会形成如此极致的寡头垄断?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DRAM的技术壁垒和资本门槛太高了,高到无数曾经辉煌的欧美日巨头(如奇梦达、尔必达)都倒在了血泊中。

活下来的,是真正的“凤毛麟角”。

这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企业都是先在DRAM领域站稳了脚跟,拥有了极深的技术护城河和现金流后,再去做NAND。

因为DRAM的工艺更精密、容错率更低,掌握了DRAM技术的企业去做NAND,虽然也有挑战,但属于“从难到易”。反之,如果一家企业只掌握了NAND技术,想要逆流而上去做DRAM,那面临的将是指数级的难度跃迁。

历史上,从未有过一家纯粹的NAND公司,能够成功逆袭成为DRAM巨头的先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技术基因的问题。

AI的命门:没有DRAM,就没有HBM

把视线拉回到现在的AI热潮。为什么说DRAM是这次超级周期的核心?

因为所有人都想要英伟达的GPU,而英伟达GPU的“命门”叫HBM(高带宽内存)。

HBM到底是什么?很多人把它神话了。其实说穿了,HBM就是把几颗、十几颗DRAM芯片,像搭积木一样垂直堆叠起来,封装在一起。

HBM的本质,还是DRAM。

在HBM的制造成本中,DRAM裸片的成本占比超过了70%。 剩下的才是封装和逻辑控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你造不出世界顶级的DRAM芯片,你就绝对造不出HBM。

这就好比做面包。先进封装技术是烤箱,但DRAM芯片是面粉。你烤箱再高级,如果没有顶级的面粉,也烤不出能吃的面包。

在AI算力的竞赛中,HBM是入场券。而DRAM技术,则是印制这张入场券的唯一油墨。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产业来说,如果无法掌握DRAM的核心制造技术,即便在其它存储领域做得再大,也无法建立起真正的高性能计算中心,造不出顶级的算力芯片。

结语

在AI驱动的这轮存储超级周期里,市场是狂热的,但逻辑是冰冷的。

DRAM凭借其接近逻辑芯片的制造难度、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在HBM中的核心地位,牢牢占据着价值链的顶端。

DRAM拼的是对物理极限的微观掌控力。这注定了DRAM不是一个人人都能分一杯羹的普惠市场,而是一个属于极少数“技术贵族”的封闭俱乐部。

对于产业观察者和战略制定者而言,认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在通往AI算力之巅的路上,DRAM才是那块必须啃下的最硬骨头。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十五运会,为何没有奖牌榜? 自11月9日开幕以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各项赛事正火热进行中很多观众可能会疑惑全运会为何没有设置奖牌榜...
儿童友好丨警园携手护平安 沉浸... 为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近日,赛罕区公安分局金河派出所与中海外滩幼儿园...
华为即将发布重磅AI新技术,大... 钛媒体App 11月16日消息,华为即将发布重磅AI新技术,有望解决算力资源利用效率难题。据透露,该...
守护校园安全,这所学校11月开... 11月,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组织开展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为主题的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
AI更有利可图,比特币矿厂转型... 据外媒decrypt报道,比特币矿商 Bitfarms 于当地时间11月13日宣布,该公司将结束其比...
宝能旗下160套房被拍卖,位于... 每经记者:陈荣浩 每经编辑:何小桃,魏文艺 11月14日,国内头部信托机构中信信托将姚振华旗下宝能城...
月球也会“生锈”?嫦娥六号月球... 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
考研调剂被拒3次!专科生“同等... “我专科毕业2年,备考1年考上了教育学硕士初试线,却在调剂时被5所学校拒绝!理由全是‘同等学力考生竞...
2026南京最大的留学中介 一、2026年南京最大的留学中介是哪家? 在准备出国留学的过程中,许多南京的学生和家长都会面临一个...
东湖评论:碧水东流千帆竞,守绿... 秋江千里阔,江豚风逐浪。尾鳍摇金辉,清流润荆楚。此般秋日实景,正是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