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11月24日,记者从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获悉,该中心建立的凸显“实训、实操”的高水平区块链人才培养范式,已覆盖北大、北航、北理工等10余所高校的上千名学生。明年春季,我国首套自主可控区块链课程体系计划推广至京津冀地区30余所高校。
高精尖中心依托北京微芯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设,是国际首个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和产业孵化平台,也是北京市新一期高精尖中心的首个试点单位。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区块链课堂存在“理论多、实践浅”的情况,今年9月,北航、北理工等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迎来我国首套自主可控区块链课程体系,包括《区块链基础与长安链开发实践教材》,集成了丰富模块的云端实训平台,近百份难度分级、步骤详尽的实验指导手册等。这套课程体系由30余位权威专家编纂。
高精尖中心还精心打造了“长安链开发特训营”,吸引了北大、北航、北理工等高校的300余支队伍报名。特训营创新设计了“产业专家引领+真实项目驱动”的模式,企业导师带领学生体验实际项目的完整研发流程。
高精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主可控区块链课程体系计划在2026年春季学期推广至京津冀地区30余所高校,将惠及更多学生。同时,高精尖中心还正式启动“长安链开发大赛”,设立“应用实践”与“前沿探索”双赛道,鼓励学生锤炼工程实践能力。
编辑 张磊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