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看,老百姓需要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在医保监管趋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单纯依靠门店数量扩张的模式已不可持续。公司应更加注重单店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和质量控制,避免因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发展。
近日,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603883.SH,简称“老百姓”)因旗下多家门店违规套取医保基金而登上国家医保局第二批典型案例名单,这不仅暴露了其内部合规体系的严重漏洞,更折射出多方面经营压力之下,公司为维持增长表象而采取非常手段。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作为国内进入“万店时代”的四家连锁药店之一,老百姓的违规行为对医保基金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均构成了显著危害,亟需重新审视。
违规事件及其社会影响
医保局的公告显示,今年5月20日至5月29日期间,涉事网友先后到11家老百姓门店购买保健品,其中6家门店在网友出示亲属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时未核实其身份,将保健品串换成医保药品进行结算,骗取医保基金。更令人担忧的是,此前医保部门已全面部署开展相关自查自纠工作,但涉事定点零售药店仍顶风作案,显示出违规行为的系统性和顽固性。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这一事件并非孤立案例。同花顺平台显示,老百姓仅今年以来,就遭受违规处罚多达11次,其中1次来自税务局,10次来自医保局,巧合的是,这10次都出自湖南,分布在韶山、湘潭、娄底、岳阳等地区,可以说绝非个别店员的偶然为之。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据《医疗保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达到2.85万亿元,而收入为2.73万亿元,当年出现1200亿元缺口;202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医保基金的短缺直接威胁到患者的实际医疗保障,最终损害患者的医疗权益。
老百姓部分门店将保健品串换成医保药品结算,不仅骗取医保基金,还可能使患者购买到不符合医疗需求的药品,延误治疗或引发健康风险,增加后续医疗支出。
高商誉压力与违规行为之间的潜在关联
老百姓的商誉规模已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商誉高达57.63亿元,占总资产的28.34%,占净资产的79.99%,这一比例在大型连锁药房企业中最为突出。相比之下,益丰药房商誉占总资产比例为27.61%,大参林为17.55%,而一心堂仅为15.25%。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商誉高企源于老百姓长期依赖并购实现快速扩张。数据显示,2019年底公司门店数量为5,128家,到2024年底攀升至15,277家,5年时间增加了197.91%,其中并购贡献了相当比例。然而,这种扩张模式已到达临界点。2024年,老百姓实现营业收入223.58亿元,同比下降0.36%;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下降44.1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6亿元,同比下降25.77%。
2024年,老百姓已对天津、江苏镇江等片区资产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08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旗下22个商誉片区中,有19个在2024年收入下降,其中江苏昆山片区跌了19.2%,天津片区跌了18.6%,湖南怀化片区跌了12%,只有山东临沂、安徽其他片区等3个片区是增长的。
高商誉压力下,门店的业绩考核指标可能变得更为严苛。根据老百姓的业务模式,公司在不同片区管理层安排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对一定权限内的筹资投资活动有自主决策权;在人事管理上,片区管理层可独立完成人员招聘、专业培训、制定薪酬体系、在晋升机制中进行独立考核等。这种分权管理模式虽然提高了片区运营效率,但也可能使部分门店为完成业绩指标而采取违规手段。
违规行为与商誉减值风险形成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商誉减值导致利润下滑,迫使管理层采取激进措施维持业绩;另一方面,违规行为虽然短期内可能提升收入,但长期来看会加剧商誉减值风险,进一步削弱财务表现。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同比再次减少1.00%;归母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减少16.11%。

数据来源:老百姓2025年三季报
今年以来,老百姓净增门店215家,其中加盟门店净增加455家,直营门店净减少240家。加盟模式虽然能快速扩张门店数量,但其对利润的贡献极低。数据显示,老百姓的加盟门店的收入占比和利润占比均远低于数量占比,与数量结构明显错配。与此同时,直营门店的效率也在下滑,日均平效从2023年的58元/平方米下跌至2025年的47元/平方米,直营与加盟模式的扩张策略存在结构性矛盾。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反复的减持套现则加剧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今年5月,老百姓控股股东老百姓医药集团减持1,811.07万股,套现340,973,023元。公司上市以来有记录的增减持信息中,没有一条增持记录,全部是减持,累计减持数量6,477.38万股,实控人、大股东、高管轮番上阵,难免引发市场对老百姓内部人士自己都对公司信心不足的担忧。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老百姓大药房的投诉已有200多起,其中不乏关于药品售价畸高的投诉。一位患者在店员推荐下购买了虫草清肺胶囊,会员价70多,而后发现别家才卖20左右,溢价3倍有余;另一位患者购买的健胃消食片,也比京东大药房和江中自营店的贵了大约1倍。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老百姓须对得起老百姓
连锁药店行业正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但部分企业仍沉迷于“灰色操作”。随着药店数量突破70万家,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全国零售药店延续闭店趋势,2025年一季度环比净减少约3000家药店,门店数回落至70万以下。在这一背景下,老百姓仍坚持扩张策略,三年计划开店15000家。这种激进的扩张策略与行业整体转型方向不符,可能加剧公司的经营风险。
公司虽然在加盟业务上提出了“七统一”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加盟门店的违规问题频发,比如前文提到的套取医保基金案。这表明加盟模式的管控漏洞已成为老百姓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医保监管趋严背景下,违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对老百姓等违规频发的企业形成更大压力。
老百姓的违规事件反映出其在高商誉压力下,为维持增长表象而采取的非常规手段。作为国内头部连锁药店之一,老百姓在门店数量显著扩张的同时,营利却连续连续2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门店可能很有动机通过串换药品、违规刷卡等手段套取医保基金,以弥补业绩缺口。但违规行为只会引发消费者对药店更严重的信任危机,也导致医保使用效率下降。对资本市场而言,高商誉与违规记录的双重压力可能进一步恶化公司的融资环境,增加财务风险。
从长远来看,老百姓需要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在医保监管趋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单纯依靠门店数量扩张的模式已不可持续。公司应更加注重单店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和质量控制,避免因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发展。只有将合规经营置于业绩增长之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得起公司名字里“老百姓”这三个字。
作者 | 肖毅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