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王艳华、通讯员郭之)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如何加速推动?企业低效无效和不良资产如何盘活?6月25日,首批从10家国企“沉浸式”调研归来的10位湖北省国资委干部,在全委干部职工大会上报告了他们在一线实践两个月后得到的答案。
2025年4月,为落实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推动干部在支点建设火热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湖北省国资委开展“沉浸国企——浸岗练兵”调研实训工作,全年分四批次共选派57名40岁以下年轻干部下沉到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湖北农发集团、湖北港口集团等10家省属国企。干部们带着问题出发,“沉浸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抽丝剥茧找企业改革的症结,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首批参加“沉浸国企”调研实训的国资委干部在工作中。
湖北省国资委党建处三级主任科员牛腾州是首批参加实训的干部之一。4月21日,他到湖北交投集团“报到”,带去了一个问题,“集团面临传统融资模式受限、债务压力大的挑战,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从集团核心业务部门,到汉宜高速、楚天高速公司一线,扎扎实实跑了两个月之后,他完成了一份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他提出,在后续汉宜高速改扩建中,可以参考仙桃服务区打造“光储充调一体化”服务区这一典型,发展低碳服务区经济和路衍经济。同时,借鉴“鸭货经济”的思路,高速公路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变成效益点。例如,将优质高速公路路段证券化、服务区收费站一体化光储充改造后打包发行光储充未来收益权ABS,不仅能够盘活企业资产,解决企业融资难、债务压力大的问题,还能推动交通低碳转型。
在湖北港口集团调研期间,湖北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一级主任科员张帅发现,过去,鄂东南四家港口“各自为政”,通过“专业化分工+资源整合”改革,大家实行差异化竞争,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都上来了。以阳逻港为例,引入薪酬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20%,收入却提升了30%,组织活力明显上升。这些改革的成功经验被他带了回来。
首批参加“沉浸国企”调研实训的国资委干部在工作中。
第一批调研实训结束后,第二批20名干部将在7月1日前全部到位,继续带着问题出发,为国企改革发展找症结、找答案,在实践中锤炼工作能力。
“只有在真枪实战中经受锻炼、学习思考,干部才能更加知企业、懂企业、爱企业、为企业,形成一批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凝聚加快支点建设的强大力量。”湖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忠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参与“沉浸国企”调研实训的干部,要继续以“局中人”“当事人”“责任人”的担当,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找问题、想答案,推动调研实训成果转化为省属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