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存款的利息还不够买一个苹果PRO手机?三年前存100万,利息能买一辆车,现在存三年,现在只够加3年油……连日来,伴随着各大银行集体下调利率,很多市民发现“躺平”越来越难。
“人均百万”究竟是不是幻觉?当你挣到了人生的100万,在国内是什么水平?能否跻身“新晋贵族”可否高枕无忧?银行客户经理是否会对“身家百万”客户高看一眼?当存款达到“这个数”,你就可以拥有哪些“特殊权益”?“百万存款”放银行真的是最差选择?面对这笔巨款,不同年龄段的人如何规划和配置?百万存款到底是年轻人的终点还是起点?离“衣食无忧”有多近,离“财务自由”又有多远?
直面当前低利率的大环境,这既是一道生计命题,也是数学考题,更是哲学难题。为此,南都·湾财社推出“百万存款计划”系列,为年轻达人们带来财富锦囊。本期,我们将聚焦“人均百万”的幻觉。
1
银行经理:“存100万是很难的一件事”
“平均985,刚下飞机,年薪百万”——时下,来自社交媒体多年前的“精英人设”已经越发魔幻。挣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成为年轻人的现实课题。
“存款100万在我国是什么水平”?存款超百万的人群到底占多大比例?这可能是一道统计“玄学”。
“这一数据很难获得精确统计。”某头部咨询公司内部人士对南都·湾财社记者坦言,“毕竟个人存款信息具有高度隐私属性,银行通常不会也不便公开披露这类数据。即便是研究机构,也只能通过已有公开数据进行间接推算。”
此时,每天跟账户与核心数字“打交道”的银行经理,可能更有发言权。
“说实在话,存100万是很难的一件事。”深圳某股份制银行财富经理接受记者采访坦言,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个家庭拥有100万元存款,已属于较为头部的群体,“在我们银行,可能超过90%的客户资产都未达到100万元,甚至更少。”
以深圳为例,这里是工薪阶层的奋斗之城,也是造梦之城。深谙深圳的人群特征,该财富经理分析,上班5年到10年的工薪阶层,他在银行的积蓄或所放的资产都不一定能达到100万,这是挺正常的,只有比较少数人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毕竟像深圳社会平均工资大概也就1万元上下”。
智联招聘相关报告
互为佐证的是,去年10月智联招聘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38城企业平均招聘薪酬为10058元,环比季节性回落2.5%。当季深圳平均招聘月薪为12400元,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1.31万)和上海(1.35万),略高于广州和杭州。深圳薪酬中位数也刚超过了一万元。
2
坐享“白金级”服务,起步价一般是50万
那么,这个财富群体的中坚力量究竟有多大?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透过银行年报,或可以推算出百万存款人群的大致规模和轮廓。招商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该行零售客户总数为2.10亿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日均总资产达50万元及以上)共有523.57万户,占比约为2.5%。
不过,在理财多元化的今天,考虑到客户理财习惯和资产结构,在单一银行存款超50万的客户,大概率在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也有资产沉淀。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推测,金葵花客户中有相当比例客户资产已超100万元。由此可见,在招商银行体量庞大的客户群体中,存款超过百万的人群比例可能在2%左右。
目前,各大金融机构对优质财富客户的揽客姿态,从“入围标准”可见一斑。记者梳理看到,跻身“白金级别”一般是50万起步。比如,建行白金级(五星)客户需“月日均余额(包括存款、理财、基金等)稳定在50万-300万”。农行白金卡办理条件是12个月日均金融资产达到100万元。中银财富客户要求月日均金融资产不低于100万元。 在股份行阵营,大多是50万起步。
实际上,以“白金级”为分水岭,往上是一般钻石级或私行级别,往下则是金卡级别。比如,成为工行的金卡(五星级)客户门槛是20万,农行是10万,光大银行是10万,平安银行“起步价”则是5万。
3
百万级存款群体能否站在“金字塔”上层?
图片由AI生成
但是,这只是单家银行的数据分析和推断演绎,依然无法窥探基本面。《2024胡润财富报告》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视角。报告指出,中国的富裕家庭(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数量为512.8万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共有约4.94亿家庭户,那么资产超过600万元的中国家庭约为1%。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胡润报告的统计口径所指的“资产”包含了住房等固定资产,再加之大部分富裕家庭分布在房价较高的城市,意味着实际金融资产可能还会缩水。报告还显示,若剔除固定资产,全国拥有600万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家庭为184.6万户,占比下降到0.37%。
综合这两项数据,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从银行客户资产分布,还是从社会总体财富结构来看,存款超过百万的群体仍然属于少数,基本可以站在“金字塔”的上层。社交平台动辄“存款百万是标配”的说法在一定程度偏离现实。
如果以人均数据为指标,这种“偏离”或更显著。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末我国住户存款达到160.47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全国人均存款约11万元出头。
但是,上述人均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财富分布结构。有一些业内人士提醒,在资产积累结构上,存在“橄榄球效应”——即中年群体处于财富聚集的高峰期,而青年与老年两端则相对薄弱。因此,正处于职业与资产积累“黄金时期”的中年人,其存款水平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准。与此同时,像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均水准也会明显拔高。
锐意进取的你,如果拥有了百万存款,是否可以“躺平”,不再用为生计发愁?你可以为自己争取到哪些潜在的“特殊权益”?不甘“小富即安”,应当如何做长远规划?请持续关注南都·湾财社的“百万存款计划”系列。
统筹:卢亮
本期采写:南都·湾财社研究员 袁泽睿 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