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武昌区行政审批局承担的国家级“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项目日前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自该项目2023年5月入选全国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以来,武昌区已在两年的试点工作中探索出建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无差别综合窗口的“武昌模板”,为政务服务改革写下生动注脚。
传统政务服务大厅里,群众奔波于公安、不动产、经济、社会、建设等专窗,在“专科门诊”式服务中耗费大量精力。回望2019年,武昌区便率先打破不同领域窗口壁垒,推行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而此次通过验收的“无差别综合窗口”,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窗口工作人员在了解群众诉求后,协调相应科室和部门在后台协同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武昌区还梳理100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高频事项、建立1898项标准,覆盖全流程办事链条,并提前预判了群众可能遇到的问题,为窗口工作人员提供了详尽的“全科诊疗手册”,增强了“窗口敢接、后台能办”的底气。这一政务服务创新之举,不仅提升了行政效能,更优化了群众体验,展现了政务服务改革的深度与广度。
在数字化时代,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期待已超越“能办事”,转向“高效办”的体验升级。近年来,多地推行政务服务改革,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已成为浙江改革的一块金字招牌,其成功经验正从浙江推向全国。而武昌区对“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的探索,也正是对群众呼声的敏锐捕捉与积极回应。仅2025年上半年,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就累计为群众办事近20万件,群众满意率高达99.99%。从“专窗”到“综窗”、“专科”到“全科”,这一转变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更满足了群众对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的迫切需求,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搭起连心桥,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民生。
“无差别窗口”推动政务服务理念从“政府本位”转向“群众视角”,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度。面对李先生因身份被冒用注册企业而引发的跨省纠纷,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王欢依照“特殊投诉处理指南”,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一直与李先生保持联系、告知进展,帮助他撤销企业冒名登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与人性化在实践中走向深度相融。“无差别窗口”改革不仅优化了办事流程,更传递了政府对群众的关怀,使政务服务既保持规范又不失温情,其高效与温度真正可感可知。
一方小小的办事窗口,是政务服务改革最生动的缩影。这颗播撒在政务服务改革沃土上的“武昌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人民群众在享受高效政务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邹青彧(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