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周媛媛 实习生李晓涵
热播剧《长安的荔枝》刚刚播完,话剧版的《长安的荔枝》也要来了。
记者从武汉琴台大剧院获悉,由著名作家马伯庸现象级IP改编的话剧《长安的荔枝》,将于10月10日晚亮相武汉,作为琴台大剧院18周年盛典演出季重磅剧目之一在该剧院上演。7月3日,该场演出对外开票首日即引来大量观众购票,票房颇为火爆。
话剧《长安的荔枝》由由西安曲江新区支持指导,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与戏剧专业机构“事吾剧戏”联合出品,改编自马伯庸“见微”系列小说,由知名编剧、导演李梦泽担任编剧并执导。
6月13日至16日,该剧在西安火爆首演并连演四场,随后即开启了全国16个省市29个城市的巡演之旅。其中,在上海站连续演出六场票房均售罄,北京站演出开票十分钟即告售罄,掀起了一波观剧热潮。
7月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琴台大剧院相关人士,并连线该剧剧组工作人员,了解该剧台前幕后的情况。
“这部剧高度还原了马伯庸原著的精髓。”剧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话剧版《长安的荔枝》也是紧紧围绕荔枝运送这一个主要事件展开,在戏剧节奏上,还原了书中的快节奏和紧迫感。通过演员们大量强假定性的肢体动作运用,在“一刻不得停息”的高强度配合中,将李善德高度紧绷的精神状态,和极度紧迫的时限要求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演员们突破体能极限、共同完成转运的过程,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一颗荔枝从岭南到长安有多么难,才能勉强送达,从而更加共情李善德的一喜一怒与最后的抉择。
舞台呈现方面,该剧主打“赛博唐风视觉”,力求呈现故事的现代性——即放弃传统大唐的古典复原风格,以现代建筑中经常见到的LED赛博元素、中国古建筑中彰显等级的藻井元素、由李善德符牒折页衍生而来的巨大白色屏风,以及象征着“一骑红尘”的红色绸带,最大限度地传承原著以古鉴今、以古写今的精神内核,形成跨越千年的古今呼应。
首演以来,该剧的“肢体叙事创新”令观众耳目一新。舞台上,演员以高强度肢体动作模拟千里奔袭,融合多媒体投影与音效,将“荔枝运输”转化为赛博跑酷场景。
对此,导演李梦泽表示:“这故事中又有许多曲折的经历,比如李善徳如何计算运输路线,如何调配资源,如何带领运输队穿山越岭。在表现这些具体场景的时候,肢体的强大就能体现出来。舞台的魅力就在于假定性,而假定性的呈现,很多时候,依靠的就是肢体,这种独属于剧场的表现方式,让整个舞台充满创意和激情。”
剧组还透露了该剧创排幕后的一些趣事。比如,在这部戏筹备之初,导演李梦泽和舞美设计两人,沿着李善徳最终成型的那条运输路线,亲身从广州自驾汽车前往西安。每当经过一个李善徳标注过的途经城市,他们都会待上几天,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一路下来,我能体会到,大概我们每个人都是李善徳,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这条荔枝之路,但愿观看这个故事的每个人,也都能像李善徳一样,在经历过一路颠簸之后,寻找到心中真正的自己。”导演李梦泽称。
剧中主人公李善德的选角,也受到了很多粉丝的点赞,被称为“从书里走出的李善德”。
据悉,10月在武汉上演的这场,李善德一角将由优秀青年演员廖旭阳担纲主演。此前的演出中,曾有观众如此评价廖旭阳的表演:“一出场就能看出被班味儿浸透,前期憨直且怂,后期嘲讽感拉满,让人瞬间get到李善德的拼命与不易。”
(图片、视频提供:武汉琴台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