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总攻的气息愈发浓烈,11 万重兵如同钢铁洪流般在边境集结,那股磅礴的气势仿佛要将一切阻挡化为齑粉。泽连斯基此刻表现得异常兴奋,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 11 万重兵的集结,无疑是一场关乎命运的博弈,他们将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冲向那未知的战场。泽连斯基的兴奋或许源自对胜利的渴望,亦或是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无论如何,这场大总攻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决定乌克兰命运的关键之战。
乌克兰东部战局突然传来重磅消息!乌军总参谋部近日放出猛料,说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集结了整整11万大军,恰逢俄乌第三轮谈判前夕,国际社会立马绷起紧张神经。
(乌方放出消息,俄军正在集结11万兵力准备强攻)
1、第三轮谈判前夕,俄11万重兵压境
要知道二战时期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反攻时投入的总兵力也就110万。现在俄军在一个战术方向上就投入十分之一的兵力,这是要搞大事情啊!
波克罗夫斯克这地方可不简单,都管它叫"红军城"。打开地图就能发现,这里是顿涅茨克地区的交通大动脉,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简直就是为打仗量身定做的补给枢纽。
更关键的是,它和周边的康斯坦丁诺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几个要塞互为犄角,形成了乌军在顿巴斯的"钢铁防线"。要是这里被突破,整个乌东防线都将坍塌。
(若波克罗夫斯克被攻陷,乌东防线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坍塌)
不过话说回来,11万这个数字确实有点吓人。现代战争讲究的是精确打击,又不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人海战术。在无人机满天飞的战场上,把这么多部队堆在前线,那不是给乌克兰的"海马斯"当活靶子吗?
乌军这么高调报数,八成是存了两个心思:一是向西方哭穷要装备,你看俄军都压过来这么多人了,不给点新武器说得过去吗?二是给国内老百姓打强心针,看咱们军队多厉害,扛住这么多俄军的猛攻。
2、乌克兰的"哭穷战术"能奏效吗?
乌克兰军方这波"11万大军"的消息一出,立刻在西方媒体上炸开了锅。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个数字水分有多大?
现代战争可不是靠堆人头就能赢的,尤其是在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主宰战场的今天。俄军真要在一个战术方向塞进去11万人,那后勤压力得有多大?光是每天的口粮、弹药、油料消耗,就够后勤部门喝一壶的。
(俄军大战3年,兵力和弹药库存消耗巨大)
更关键的是,俄军现在真有这么多机动兵力可以调吗?别忘了,俄乌开战3年,俄军虽然拿下了不少地盘,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根据西方情报机构的估计,俄军伤亡已经超过30万,其中不少还是精锐部队。现在突然说能在一个方向集结11万生力军,要么是俄军藏了后手,要么就是乌克兰在玩"数字游戏"。
乌克兰这招其实很高明——先制造"俄军大军压境"的恐慌,再伸手向西方要钱要枪。但问题是,西方现在也不是铁板一块,特朗普天天嚷嚷要"停止浪费钱",欧洲各国老百姓也开始厌倦没完没了的军援账单。乌克兰这出戏,还能唱多久?
3、普京突然降军费,是烟雾弹?
就在乌克兰高喊"俄军要总攻"的时候,普京突然甩出一张牌——宣布从2026年起连续三年削减国防开支。这操作简直像是在战场上突然喊"暂停",让所有人都懵了。要知道,北约刚放话要大幅增加军费,俄罗斯却反其道而行,普京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特朗普施压北约涨军费的背景下,普京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别被表象骗了。俄罗斯现在军费占GDP的6.3%,创下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纪录。打了两年多仗,国库确实快见底了,卢布贬值、通胀高企,老百姓的工资都快买不起土豆了。这时候放风说要"省钱",更像是给国内老百姓一个交代:"看,战争快结束了,日子会好起来的"。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战场现实。俄军现在用的都是苏联库存的老炮弹,新生产的导弹数量有限。所谓"削减军费",很可能只是把明面上的数字做漂亮点,暗地里该造的导弹一枚不会少。别忘了,俄罗斯军工体系现在已经转入战时状态,很多开支根本不会体现在国防预算里。
普京这一手,本质上是在玩"障眼法"——既安抚国内情绪,又给西方制造错觉,顺便还能离间美欧关系,可谓一箭三雕。
下一篇:马斯克急了:先拿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