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成熔兴
通讯员 蔡倩 魏涵玉 詹金滢 实习生 陈梓为
八旬入党,是武汉市青山区青宜居社区吴传发人生中的“身份转变”,也是他不变的初心注脚。他是老伴眼中的“满分党员”,女儿心中的“指路明灯”,年轻网格员的“身边榜样”。吴传发以自己的行动诠释“治理要走进百姓心坎里”。
爬楼入户的“编外网格员”
吴传发入党前,家中已有老伴张冬梅、女儿吴云、吴芳3位党员。在张冬梅看来,吴传发虽不是党员,但“党员范”很足。
张冬梅是青宜居社区六网格的书记,大女儿吴云曾是某企业党支部书记,吴芳曾是钢花村街111社区党委书记,吴传发知道家人的工作性质,常嘱咐“你们在外,莫掉底子,莫给党抹黑”。
网格工作烦琐,安装门禁、电梯维修、停车场建设等常要挨家挨户征求居民意见,70多岁的张冬梅爬楼吃不消,吴传发就分担老伴的工作量。
“有人不好说话,但老吴总能说服他们。”张冬梅后来发现吴传发的工作窍门——每天清晨、傍晚,吴传发的慢板曲目总在楼栋门口上演,与邻居们打成一片之际,他顺带解释社区工作的原委,不知不觉就得到居民的理解。
“老吴支持我的工作,只帮忙,不添乱。只要有事,我就把他拉上。”张冬梅说起老伴赞不绝口。
面对张冬梅的“召唤”,吴传发从不拒绝。3楼80岁的爹爹家里停水,同样高龄的吴传发拎着水送到邻居家里;14楼独居的刘婆婆双腿疼痛,吴传发推来轮椅,把刘婆婆送到医院,并陪同检查。
“工作再难,有他在,我不怕。”张冬梅说,党员“夫妻档”给了她迎难而上的勇气。
“慢板哲学”破社区治理难题
吴芳曾是社区干部的“主心骨”,获评武汉市青山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可初到社区时,没有群众基础的吴芳一度想做逃兵。
2015年,社区筹建党群服务中心,因部分居民对选址有异议,建设受阻。心烦意乱的吴芳见到爸爸大吐苦水,吴传发宽慰道:“怕么斯,我写慢板也是从无到有,反复琢磨,只要踏实做事,就有收获。”
私下里,吴传发了解到邓婆婆反对最为激烈,主动上门。攀谈中得知对方也是武钢退休职工后,距离一下拉近。邓婆婆住院期间,吴传发和老伴去医院看望。渐渐地,坚冰融化,党群服务中心比预计时间提早建成投用。
“爸爸很有智慧,是我的智囊和后盾。更多时候,他常劝我‘静心’,去倾听、去观察。”吴芳说。
在父亲的启发下,吴芳工作日益得心应手。她观察到社区工作者各有特色,就打破分工,让思路活泛的90后与埋头苦干的“老同志”结对;让“后备力量”管理重点日常工作,在岗位上历练;鼓励不善言辞的工作者大胆发言……
社区的动力激活了,成绩接踵而至。111社区曾在考核中被评为“好班子”;腼腆羞涩的社区干部赵君还获得武汉市网格员大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带病登台感动众人
95后王潘是青宜居社区网格员,一次社区邀请吴传发表演湖北慢板,老人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然而,演出当天,吴老突发身体不适,却坚持带病登台。
“那时我正怀着身孕,深知身体不适还要坚持工作的不易。”王潘动情地说,吴老在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丝毫不受影响,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因为工作关系,王潘常有机会看吴传发表演慢板。“为什么慢板能唱进居民心坎里,而普通的说教讲理却收效甚微?”王潘在工作中不断思考。
“群众工作需要转换视角,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来宣传政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如今,王潘已经深谙沟通之道。
在吴传发数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感召下,一股“青春向党”的热潮正在社区涌动。王潘介绍,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青年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位老党员的精神火炬。
上一篇:爷爷的抗战足迹让台湾后人感慨万千